|
|
|
|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六季) > 难舍的记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难舍的记忆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2/15 10:40: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武梅

上班的路,有一段在程小湾行洪区内。由于程小湾经常蓄洪,沉积了深厚的土壤腐殖质,因此,洪水退去,这里便是肥沃的良田。不仅庄稼长得好,野草也异常茂盛。

今年,道路的两边,就长满了黄蒿、野芦苇和荻柴,葳葳蕤蕤的,足有一人多高,形成两道篱墙。入秋,黄蒿慢慢变成金黄色,芦苇和荻柴也开出了或银白或暗红的花穗,煞是好看。

有一天和同事戴老师骑车走在那段路上。我说:“这些野草倒长得挺好看的,像风景!”她却很惋惜地说:“这些黄蒿、苇子和荻柴,要搁以前,割回家烧锅多好呀!现在不烧柴火灶了,这么好的草也没人割,都可惜了。”她的话一下子把我带回到童年。

自古以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柴放在首位,也足见其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然而,物资匮乏年代,家家柴火不够烧:生产队收的麦穰子是用来修理房子的;稻草和豆秸是用来喂牲口的,分到户的就很少;煤是凭票供应的,自然量不足,再说也没钱买。这空缺的部分,就只得靠拣拾来添补。

记得自从能挎动粪箕子,我就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拾柴火。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挎着粪箕子,村里村外,田间地头,扫树叶、扳枯枝、搂麦穰、拔麦茬、打黍秫疙瘩、拾豆秸、割茅草……常年到头不闲着。当然,拾柴火的最佳时节是秋季。那时候,叶落了,草枯了,可拣的柴火也多了;拾回来晒几个太阳,便可堆起来,一冬的烧柴就不用发愁了。

因为相对轻省,这活计就和割草、放牛一样,往往由孩子们来完成。然而,我家却和别人家不同,每每忙完了收种,父母都要和我们一起拾柴火。

父亲最擅长刨巴根草。他扛上一把大锄头,挑上两只大荆条筐,我和母亲则每人一根棒槌,跟在他后面。父亲找到巴根草长得厚的田埂、渠岸,就放下筐。只见他轻盈地抡起锄头,倒退着,一锄一锄地刨下去,那巴根草便连着泥土,被一块一块掀起,同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很有节奏感。锄起锄落间,那田埂、渠岸,便像被剥了皮的萝卜,露出光滑的肌肤。我和母亲则蹲下来,右手抡起棒槌,左手不停地颠动带草根的泥块。泥块在棒槌的不断敲击下,快速松散,泥土也纷纷落在地上,牵牵连连、错综复杂的草根,就被从泥块中剥离出来。小半天我们便能刨一大挑子,父亲就挑回家摊在门前的空地上晒起来。

我最喜欢烧巴根草。因为它体积虽小,却很耐烧,火还硬。不像麦穰和稻草,一大团子塞进灶肚里,呼隆一声就着完了,你得不停地添柴,弄得手忙脚乱的;那火还像丝绸一样,轻飘飘地从烟囱飘跑了,一大粪箕子都烧不熟一顿饭。烧巴根草时,灶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噼啪声,音乐一样悦耳动听。

虽然父亲带我们刨了很多巴根草,但我们却并没有常常享受烧巴根草的轻松。因为,那些晒干后的巴根草,大都被父亲堆在五保户小脚奶奶家的柴堆上。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