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报道 > 创城惠民,让群众生活更有温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创城惠民,让群众生活更有温度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8/18 8:13:1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用民生思维抓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创城惠民,让群众生活更有温度 

8月14日,记者前往朝阳东路采访,看到整齐规范的绿色葡萄棚一字排开,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眼下正值葡萄收获季节,我们统一制作50处葡萄棚供摊贩使用,既解决了葡萄销售问题,又净化了道路周边环境,破解了市容管理难题。”大通区城管局负责同志说。

上窑镇是葡萄种植特色乡镇,每年夏季葡萄丰收时节,朝阳东路大通段各葡萄种植园附近小摊贩占道经营、乱丢垃圾现象较为普遍。大通区创城办与区城管执法局、上窑镇政府加强对接,经实地调研,决定由区城管执法局免费统一制作葡萄棚供商贩免费使用,并划定临时经营区域,设立葡萄经营集中时间段,让小摊贩不再流动。目前,新制作的50处葡萄棚已到位并逐个安装完毕。同时,区城管执法局与摊主签订“临时葡萄棚使用协议书”,做好垃圾分类,规范葡萄经营。一项惠民之举,赢得群众称赞。“政府部门统一制作葡萄棚,供我们免费使用,我们会做到文明诚信经营,用行动擦亮城市形象。”摊贩们纷纷表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不仅仅是为了荣誉,更为了提升群众获得感。”大通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该区文明城市创建突出民生思维,从群众最关心的实事入手、破题,紧盯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改造等民生薄弱环节,持续优化群众生活环境。

南城菜市场属于老旧菜市场,原来配套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大通区利用近3个月时间,对南城菜市场实施了标准化改造,让市场环境焕然一新。为彻底整治南城市场及周边、大通菜市场不规范活禽交易问题,近日区创城办联合区直部门取消了不规范的活禽交易行为,统一搬迁至金丰易居改造好的摊位,从而规范了活禽交易市场。

洛河镇洛河小区是无物业小区,车辆乱停放,乱搭盖严重,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为给居民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今年以来,洛河镇加强洛河小区管理,镇政府负责公共区域照明、消防器材配置、牛皮癣清除等工作,社区负责日常维护管理和公共区域卫生保洁等工作,对6处乱搭乱建依法予以拆除,对毁绿种菜行为予以清理,有效提升了小区人居环境。“以前,楼道里到处是牛皮癣,经过重新粉刷,很干净,也很亮堂。”汪琴告诉记者,这次小区综合整治充分尊重民意,突出路平、灯明、水畅,把好事实事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以洛河小区整治为突破口,洛河镇还完成了金丰易居一期无物业小区的整治任务。据悉,大通区共有43个无物业小区,今年以来,大通街道对6个无物业小区进行了整治,九龙岗镇对淮舜社区3个无物业小区进行了整治,洛河镇对2个无物业小区进行了整治,剩余无物业小区整治正稳步推进中。

背街小巷是大通区城市建设的一个短板。今年以来,大通区实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程,让25条背街小巷焕新颜。背街小巷里多为低矮房屋,居民存在晾晒难题。在抓好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统一划定公共晾晒区,安装了40个公共晾衣架,最大方便群众晾晒衣物。针对群众反映部分路灯不能正常照明、绿化缺失等问题,新安装了8个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夜晚的背街小巷;采取“见缝插针”的办法,科学合理进行绿化,新建设了一些“小花园”。针对群众反映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设置统一停放区,做到有序停放。针对群众反映的旱厕“脏乱差”问题,先行废弃旱厕一间,并计划对两个旱厕进行综合改造,统一建设水冲式厕所。

整治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大通区创新实施“街巷长制”,在每个背街小巷的入口处,制作张贴“‘街巷长制’管理公示牌”,上面有街长、巷长和责任城管、民警的姓名和电话,方便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背街小巷整治后,实现了‘八有’,即每条街巷有‘街巷长’、有居民自治、有社区志愿服务团队、有居民公约、有责任公示牌、有配套设施、有绿植景观、有文化内涵。”大通区创城办负责人说。(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