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乡村饭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乡村饭场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2/20 10:00:3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记得七、八岁时,到了饭点儿,村里人都喜欢端着自家做好的饭菜在外面相聚而食。随便一块砖头、一截木头,或者一只破鞋底,往屁股下一塞,都可以坐。原本不存在什么“饭场”,人们习惯了中午和晚上聚在一块儿吃,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饭场”。
村子里人气最旺的饭场在二叔家门前那棵洋槐树下。夏季绿荫蔽日,透骨的清凉;冬避北风,太阳晒到身上暖洋洋的。槐树在农村老家是最常见的,它的花也极普通。高高低低的槐树叶间,花絮成串,素素淡淡地开在灿烂的阳光下。槐花就属于乡村,一点都不娇贵,朴实得就如同穿粗布的乡亲,世世代代扎根在这黄土里。
碗里的饭往往是米饭、面条或者稀饭,碗边上夹些土豆丝、茄子丝或者豆角。对于那些无辣不欢的乡亲来说,蒜臼子捣出的蒜瓣加青辣椒或者红辣椒,常常吃得大汗淋漓,下饭又过瘾。有人对自家做的饭不中意了,可以和别的家换着吃。有的小孩挑食,家里熬了稀饭他却要吃手擀面,家里大人就用熬得粘稠而溢出浓香的小米稀饭从别家换来手擀面。孩子一接过去,三口两口拨拉之下那白瓷碗便见了底。
饭场上,总会有一两个核心人物,健谈,有号召力,劳作半天了,借吃饭的机会打开了话匣子。古今中外,社会奇闻,在交换饭食的同时也交换着信息。在外面吃饭,虽然用的是大瓷碗,但庄稼人饭量大,一碗往往吃不饱,中间再盛饭一般就是小孩的事儿了。做父母的把空碗一递:“孩儿,盛饭去!”被喊的孩子要么屁颠屁颠地蹦着把空碗接走,要么懒洋洋地噘着嘴把空碗接走。
不知谁家的小狗也在阳光下微眯着眼睛,摊开身子,让暖暖的阳光晒着肚皮,几只老母鸡一步一点头地晃荡着,不时低下头在地上啄一口。草垛根下的几只鸡在频繁地刨着碎草,也许是发现了几颗草种子,争抢起来,强势地张开了翅膀,一只鸡啄了另一只来抢食的一口,乍一听到“突突”的拖拉机声,便“扑”地一声四散开来。被惊觉了美梦的狗,猛地抬起头来,瞪着黑溜溜的眼珠子,威严地叫了两声,好像在训斥惊扰了它的好梦。
饭场,其实就是打发时间、交流情感的一个大平台。人数不少,话题挺多,一口家乡话,说尽浓缩的人生。遇到下雨天,正吃着聊着,人群一下子被冲散开来。第二天重又聚到了一起。跨越一个个鲜活的日子,饭场洋溢着浓浓的乡情。

顾正龙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