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正阳关淮河边有片“巨石阵”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正阳关淮河边有片“巨石阵”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5/15 7:22:4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寿县正阳关镇是一座千年古镇,该镇地处淮河、颍河、淠河三水交汇处,扼守淮、颍、淠三水咽喉,是淮河中游重要的水运枢纽,当地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因水兴镇,至今这里依然留存大量与水相关的历史遗迹,其中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迎水寺遗址”就是典型代表。

正阳关迎水寺遗址紧挨淮河,史料记载其建于清朝,当下,遗址上的庙宇已完全损毁,但其由石条夯砌而成的基座依然高高耸立在淮河岸边。近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对该寺遗址进行了探访。走近遗址,目测整个基座有两人多高,夯砌基座的条石有一人多长,巨大而厚重,宛若“巨石阵”。基座上部面积比一般小广场还要大,临河一角竖有灯塔,是这段曲折航道的重要航标。

对正阳关历史有着深入研究的退休教师汪洋介绍,迎水寺是宗教场所,更是水利工程。这座寺庙迎着在此拐弯的淮水而建,基座牢固,可有效化解汹涌洪水对堤防的冲击,能保古镇安全,故名迎水寺。

当地年长百姓介绍,迎水寺遗址上面曾建有寺宇三进院,房屋数十间,供奉有“三官老爷”,庙宇雕梁画栋,绿树成荫,有“小篷莱”美誉。寺内还有一楹联,曰:“五六月间无暑意,二三更后有渔歌”。汪洋说,迎水寺依河而建,清朝时,过往船民行船经此时,多会撒铜钱许愿祈福,久而久之,河里堆积了大量铜钱,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在迎水寺遗址旁游泳时,还能捞到大把铜钱。

新中国成立后,淮河及其支流上游建起了多座大型水库,淮河两岸筑起了大堤,在两岸低洼处分段修了排涝灌站,这些水利工程的投用,有效消除了正阳关水患,迎水寺也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凋敝衰落,成为淮河流域的重要文物遗址。(记者 苏国义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