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他把生命融入刑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他把生命融入刑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1/7 9:44:0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对案件,他锲而不舍,不破案不罢休
对技术,他深入钻研,非尖端不停歇

他1990年加入公安队伍,在刑事技术岗位上二十年如一日;他是刑侦战线上的拼命三郎,先后破获多起有影响的重、特大刑事案件。从警25年,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刑事科学技术先进个人”、公安部“指纹破案会战先进个人”、等无数殊荣。他就是八公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朱双全,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被大家称为“把生命融入刑侦的破案能手”。

锲而不舍 不破案不罢休

行业内的人们都知道,朱双全在技术工作中始终有一股常人罕见的韧劲,他有三个“绝不放过”,即对案件现场的任何环节,他不吃透绝不放过,不进展绝不放过,不侦破绝不放过。

2009年3月的一天深夜,辖区一名妇女在家中无辜被杀。从现场来看,门窗完好,有放火焚尸现象,朱双全根据观察的情况,初步分析为熟人作案。经细致侦查,疑点逐步缩小,最后集中在死者的儿子杨某身上。杨某因患精神病离家出走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其母盼儿回家心切,每天晚上均在其住处守候,没想到竟遭此厄运。

案件的特殊性在于案件发生在精神病人杨某的家中,调查中没有直接证据证实案件是死者儿子杨某所为。从现场发现非常浅淡的血痕手印,基本看不到细节特征,已无鉴定条件,但朱双全没有放弃,对血手印的周围部位采用多种方法反复实验,最终提取到有数个细节特征的局部汗液手印,他对手印的血痕位置、手印形态和纹线流向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证明该残缺手印为嫌疑人杨某实施作案过程中留下的,这也成为零口供认定死者之子杨某作案的关键依据。

就是这样,凭着紧盯不放的那股韧劲,朱双全在公安系统刑警大队侦破的大小案件足以让人刮目相看。但朱双全谦逊地说,作为一名刑警,必须具有知难而进的魄力,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智破大案要案,这样才能对得起百姓的期盼。

深研不止 技术无限尖端

朱双全酷爱钻研。他坚持探索新型技侦技术,研制出“荧光痕迹提取仪”,解决了部分疑难现场痕迹难以提取的难题。在“2007.4.12”特大系列盗窃轿车案件中,他曾利用“荧光痕迹提取仪”成功提取到一枚现场疑难手印,从而破获盗窃轿车10起的系列盗窃案件。

敬业精神在责任,无限尖端在技术。2010年1月9日,八公山区发生一起杀人案,案发多日才被发现。现场勘查时,从一把厨刀上发现一枚无色的油渍手印,携带到实验室进行拍摄可以提取,但因为是油渍手印,稍有不慎便可能破坏手印纹线。朱双全毫无为难,运用他自己研制的器材仅用数十秒便快速对该手印进行了有效提取,抓获嫌疑人后为案件提供了有力证据。

没人知道,在研制“多波段数码痕迹采集仪”过程中,朱双全凭靠毅力自学了光学、电子学及机械制造等多领域多层面的知识,并且查阅了大量的学术资料,刻苦钻研相关专业知识,经历了多个样品制作、反复实验和修改完善,完成具有很强适应性的数码痕迹采集仪器,在现场勘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1年6月27日,来自于中科院安徽分院、中国刑警学院、南京市公安局、安徽省公安厅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该项目的可操作性给予高度评价。

近两年来,朱双全从来没有停歇过,始终在不断探索中进行惊人的技术创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针对案件现场遇到的难题提出多项刑事技术创新方案先后获得“省公安厅优秀工作项目”,科研成果先后获得“首届公安部基层技术革新二等奖”、2012年公安部科学技术三等奖,特别是“数码微弱痕迹提取仪”等三项成果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他坚信,全心全意扑在刑侦事业上,就一定能开出鲜花结出硕果。(记者 付莉荣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