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淮南两女子善心大爱暖人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淮南两女子善心大爱暖人间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12/1 10:06:4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0月份“安徽好人”评选揭晓
淮南两女子善心大爱暖人间

11月29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2017年10月份“安徽好人榜”评选结果揭晓,身有残疾心存至善25年如一日照顾聋哑流浪汉的淮南日报社送报工孙玲;罹患癌症以村为家解百姓难题、身居陋室情系孤幼做“爱心妈妈”的潘集区祁集镇许岗村村委会主任许克素当选10月份“安徽好人”。

孙玲:心存至善25年不改初衷

孙玲是淮南日报社一名普通的报纸发行员,她身患残疾,家庭比较困难。每天,她和其他同事一样,凌晨3时便到报社印刷厂分领当天的报纸,5时开始向自己负责的区域送报纸,把一缕缕墨香带到千家万户。而她又和同事不一样,工作之余,不仅要照顾家人,还有一项额外的任务,照顾一位非亲非故的聋哑人,而这一照顾至今已有整整25年。

“他没名字,也没人知道从哪来的,更不清楚年龄,我记得小的时候就见过他。”对于这个聋哑人,在孙玲看来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他和自己的家人吃住都在一起,孙玲还给他起了个名字——有福,陌生则是因为孙玲对有福之前的一切一无所知。

孙玲刚上班时,一家人租住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附近。那时候有福就在学校附近转悠,有时候帮着沿路的小饭店挑水,换点饭吃。看他十分可怜,从1992年开始,孙玲便每天下班给有福买点吃的喝的,家里有旧衣服也送给他穿,正是这些不经意的善举,收获了有福憨憨的笑容,这也让孙玲倍感温暖。

孙玲从每天送一顿食物,到后来早晚各一顿,有福似乎也有了心灵感应,每到吃饭点,他便会出现在固定的地方,等着孙玲来。“他一顿能吃10个馒头,第一次看到吓死了。担心有福的胃承受不了,后来每次送过去6个馒头,有时还带点面条、大米过去,有福虽然不会烧菜,但会下面条。有时看到有福卧躺在路边,身体不舒服,孙玲便会带着他到附近诊所看病,医生得知有福和孙玲的情况,诊费都免了,这让孙玲大为感动。

自从结识了孙玲,有福的活动轨迹便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走得再远也会回来。看到有福无依无靠,且生活没有着落,孙玲想把有福接回家,和自己一起生活。她的这种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孙玲的丈夫陈金山也是淮南日报社的发行员,他非常支持妻子的做法,这些年,他从没有把有福当外人。即便是天热,有福外出溜达很晚回来,家里总是给他留着门。就这样,有福在孙玲的家中一直住到现在。

听说孙玲救助了一位有智力障碍的聋哑人,大家也纷纷伸出援手,有的捐旧衣服,有的送来吃的,自家亲戚也会淘汰一些旧电器给孙玲用。平时“一家人”沟通除了语言,还会使用手势和肢体语言,为的是让有福能够理解。“吃饭了,我会比划一个碗,如果吃馒头会比划一个圈;有福要是饿了,他会双手一摊;要是吃饱了就会拍肚子;要是夸他,只要竖起大拇指,他就会开心地笑。”

孙玲家庭收入很低,夫妻二人每个月工资加到一起才1600元。为了更好地照顾有福,孙玲今年又在田家庵区环卫处找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每天送完报纸后,还要上9个小时的班,补贴家用。孙玲的故事经过媒体宣传报道以后,淮南日报社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孙玲一家解决实际困难,让孙玲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除了照顾有福,孙玲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有福找到家人,但是没有找到。“看着有福的年纪也不小了,如果找不到家人,我们便是他的家人。只要我还能动,会一直照顾下去。”孙玲说。

许克素:身患重病心系乡亲

“水泥路通了,新建了小型灌溉站,村民过河难也解决了!”说起潘集区祁集镇许岗村这些年的变化,许克素憔悴的脸上绽放出了欣慰的笑容。

提起当年的选举,许克素总是充满了感激,她说:“老百姓们选择我,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我一定不能辜负大家。”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以来,她真正做到了以村为家,每天到村委最早的是她,走的最迟的也是她,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总是放在心上,村里的长远发展也时刻不敢忘记。

3年时间,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全村修建村庄水泥道路4800多米,新修灌溉渠5000多米,新建了小型灌溉站一座,购置了新的渡船,彻底解决了村民走路难、灌溉难、过河难的三大历史难题。村里新建了两座村民文化广场,翻建了党群服务中心,村容村貌有了非常大的改善。通过招商引资,村里引进了淮南市龙沣元水蛭养殖有限公司,建成了两座60KW太阳能光伏电站,村集体经济由空白村一举突破10万元。

同事们一定想不到,两年前她被诊断出罹患肝癌,因为无力承担巨额手术费,一直采取保守治疗,病情虽然得到了暂时控制,但是每个月的医药费仍不是一个小数目,这让许克素全家筋疲力尽。让许岗村村民们佩服的不仅仅是3年为许岗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更重要的是许克素的爱心,她常常帮助村里的孤儿,当孩子们的“爱心妈妈”。每年冬夏两个季节,她都会从微薄的工资里留一部分给村里的孤儿许永、许咏春、许桂平、许巧成等,添置换季衣服、鞋子,像妈妈一样关心关爱这些孩子。2012年,孤儿许凤考取了合肥工商管理学院,因为没有父母,家里没钱打算不读书了,许克素得知后,到镇里为许凤争取到了4000元救助金,并陪着许凤到学校,替她办理入学手续,临走时自己掏钱为许凤买好洗漱用品和被褥,并请求寝室老师多照顾孩子,这些举动一度让老师误以为她是许凤的母亲。

村里有位残疾孤寡老人叫许圣杰,他身高不足1.4米,艰难抚养着侄儿和侄女许永和许咏春。许克素一直非常关注这个不幸的家庭,隔三差五到许圣杰家里送点吃的喝的,给两个孩子买衣服。在许克素的帮助和宣传下,许圣杰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2017年6月许圣杰被评为“中国好人”,两个孩子今年也分别考取了研究生和本科,许克素送许咏春去上学前,特意给她买了新鞋新衣服,还偷偷塞了几百元钱,像母亲一样叮嘱许咏春注意安全。许克素就是这样,心里牵挂着每一位有困难的村民,因为在她心里,村民都是她的亲人。

许克素总是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村里的工作上,无论是扶贫攻坚、环境卫生整治,还是计划生育、环保督察,每一项工作她都冲锋在前,村里每一个角落都有她的身影,虽然身患重病,却依然像个陀螺永不停歇。许克素家庭其实也是不幸的,母亲和唯一的弟弟前两年因病相继去世,留下年迈的父亲和年幼的侄子需要她照顾,一家4口目前还挤在两间破瓦房里。

许克素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当初老百姓能这么信任她,她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她要在岗位上奋斗到最后一刻。可以看出,支撑她继续战斗的是她对许岗村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许岗村村民的深情,正是有了这份羁绊,让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熠熠生辉。

(记者 罗静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