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人民网评:回望9.18,这是一往无前从未止步的85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人民网评:回望9.18,这是一往无前从未止步的85年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9/18 21:53:4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八十五年前的今天,山海关外,柳条湖旁,撕裂和平的一声巨响,山河破碎,开始了一个民族惨痛的血泪史;

八十五年后的今天,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打破宁静的凄厉警报,振聋发聩,提醒着人们勿忘那段艰难的过往。

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如果说,有一种经历,可以成为全民族的共同记忆,那么无疑,九一八事变的悍然挑衅、壮美河山的满目疮痍、南京街头的残阳喋血,都将成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法忘却的历史。

弹指一挥间,八十五年匆匆而过。我们的纪念,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不只是为了缅怀先烈,而是要让活在当下的人忆起先辈们的苦楚,体验一个民族从沉沦到复兴完整的喜怒哀乐;不只是为了不忘却,更是为了更加从容、自信的明天。

这是卧薪尝胆、苦尽甘来的八十五年。曾经饥寒交迫、绝望无助的东北义勇军们不会想到,六年后,战争的严寒竟弥漫到近乎中国全境;那群浴血在前线、隐匿在敌后的抗日勇士们不会想到,期待许久的胜利号角竟耗费了十四年之久。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这是一往无前、从未止步的八十五年。从亡国灭种的生死存亡,到革命时期的炮火硝烟,再到改革时期的坚定从容,中国在前行的道路上从未停顿,始终在“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天安门上“站起来了”的宣言、南海边上“画了一个圈”所开启的开放时代,让曾经奢望过的小康生活不再遥远。

这是波涛汹涌、跌宕起伏的八十五年。从国际联盟的松散无力,到雅尔塔体系的两极分化,再到当今多极化趋势的确立,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主流;中国经济从衰败到复苏再到崛起,在诡谲莫测的世界经济中风景独好;中国社会从破败潦倒到鳞次栉比,成长转型一直都在发生。

“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八十五年前,孱弱的中国黑雾笼罩,被帝国主义的铁蹄无情践踏,被资本主义的獠牙肆意垂涎,中国梦无处安放;而八十五年后,安纳伯格庄园小径上,白金汉郡旁的乡村酒吧里,西子湖畔的G20峰会上,世界正从“西方治理”向着“东西方共同治理”悄然转变。但世界依然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场域。从对沉睡雄狮的忌惮,到对任宰羔羊的肆无忌惮,也不过才短短数百年而已;而从“华盛顿共识”的一家独大到“北京共识”的横空出世,更是短暂的让人诧异。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又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八十五年前的炮火,让国土沦丧,让国人蒙羞;而八十五年后的警报,则岁月静好、砥砺前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