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打通法援“最后一公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打通法援“最后一公里”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4/26 10:00:3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通过在各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建立潜在法律援助服务群体信息库等措施,潘集区司法行政部门努力为农民兄弟——
打通法援“最后一公里”

      农民工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来到城市打工,希望能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全家人的幸福,但这个简单的愿望有时实现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为了让农民兄弟能够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避免走上极端道路,潘集区结合本区实际,打通法律援助宣传“最后一公里”,扩大法律援助社会知晓面,提高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优化法律援助服务,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为民生的职能作用。

      今年1月底,潘集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大门刚一打开,便涌进来十多名农民工,他们个个情绪激动,吵吵嚷嚷,有的甚至扬言要去上访。看到这种情形,工作人员为了不激化矛盾,避免群体事件的发生,先安抚大家的情绪,进而深入了解事件始末。经询问得知,曹某等12人都是农民工,为苏某打工。但苏某一直拖欠工资,曹某等人索要无果,才来到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得知情况后,中心当即为他们开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受理审查,并指派律师为12人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援助律师认真听取他们的陈述,查看了相关证据后,代写了诉状,协助他们立案,将苏某起诉至法院。不久前,在法官和援助律师的最终努力下,双方达成一致:由苏某向曹某等12人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共计4.35万元。

      截至目前,潘集区司法行政部门已通过统一部署及协调,在各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116个,明确法律援助联络员11人,及时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信息;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专家库;并统一制作横幅、标语、宣传栏、宣传资料,现已全部发放至各村(社区),在人流量较大的醒目位置进行安放;与此同时,该部门还抓住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学习的机会,向特殊人群宣传法律援助政策,“以点带面”鼓励其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此外,针对潘集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特点,潘集区司法行政部门还建立潜在法律援助服务群体信息库。严格要求每位法律援助联络员,及时收集统计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五保户、低保户、留守儿童、残疾人、空巢老人相关信息,建立完善潜在法律援助人群信息库,并定期开展走访宣传,及时更新完善数据。下一步,该部门将积极落实软硬件配备,加强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职能。

(记者 李舒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