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秋收交响曲”回荡淮南田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秋收交响曲”回荡淮南田野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10/13 9:29:0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晴好天气助力,农民翻晒着庄稼,机械穿梭于田地
“秋收交响曲”回荡淮南田野

      当下,正值秋收时节,我市农村到处是一片农民们抓住晴好天气、抢收庄稼的火热景象,各种农用机械发出的轰鸣声,犹如一曲激昂浑厚的“秋收交响乐”,正响彻在广袤的田野。预计秋收时节,全市将有5000余台联合收割机忙碌在收割一线,秋粮机收率将达到97%以上。

      大规模秋收已经展开

      又是一年秋收时,江淮大地一片金黄。10月9日至11日,记者在我市部分区县走访了解到,目前我市大规模秋收作业已经展开,田间地头不时出现农民忙碌的身影。10月9日,正在翻晒自己新收黄豆的60多岁潘集区农民刘师傅告诉记者,他家的黄豆是十一小长假期间收割的,不巧黄豆收割后,天气一直不太好,只能一直堆在那里。这两天天气转晴,他赶紧将黄豆拉出来晾晒,准备这两天将黄豆碾出来,颗粒归仓。刘师傅说:“按照农时规律,现在黄豆玉米等旱地农作物都已基本收割完毕,余下的秋收主要是水稻。”

      走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在同一乡镇、甚至同一村庄的农田里,各家各户水稻收割的进度也不大相同。“我们家的水稻还有点发青,我打算还等两天才进行收割”。10月11日,钱庙乡农民陈师傅看完自家依然泛青的水稻后,决定过几天才收割。而陈师傅邻居家的水稻则已完全变成了金黄色,一台过境收割机,正忙着对其进行收割。“哪怕种的是晚稻,估计下周都要开始收割了”10月11日,拥有多年跨境收割经验的农机手王师傅告诉记者,他是蚌埠市人,驾驶联合收割机来淮南已经5天了,从他自己的接活量来看,收割量在逐日增加,在他看来,淮南大规模的秋收已经展开。按照农机手们的估计,未来一周,大规模秋收将走近尾声,10天后,他们将转移到其他县市继续跨区作业。

       晴好天气助力秋收

       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未来几天我市以晴好天气为主,良好的天气有助秋收秋种。“长在地里的不算数,收到家才是自己的”,凤台县杨村镇农民苏师傅说:“忙了几个月,粮食能够收到家,才算这季子庄稼没白忙。收割庄稼时如果遇到这样的连续晴天,我们农民就笑了,你看,10月9日以来,一直是晴天,多好呀,拖拉机下田不用担心陷泥里,收割好的黄豆、水稻能够及时晾晒,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收庄稼时遇到这样的天气,比吃蜜还开心。”

      “从打下来的水稻收头来看,我们家今年一亩地杂交稻的产量在1000斤以上,同样的稻种、同样的地块,亩产较去年有所增加。另外,加上这几天天气好,收割庄稼时,庄稼干燥,机损的少,这也对增产起到了帮助”。潘集区古沟乡农民陶师傅告诉记者:“据我了解,我们村今年只要是田间管理能够跟上的,水稻的收成一般都高于去年,尤其是水稻的霉斑较去年更是减少了许多。”

      不过,走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今年夏季我市遭遇的洪水,对淮河、淝河等沿岸洼地的庄稼影响较大。受水灾影响,我市部分沿河低洼地段的农田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我们家栽种的同品种黄豆比去年同期,一亩地少收差不多一半”,10月10日,潘集区平圩镇正在晾晒新收黄豆的刘师傅告诉记者,受今年夏季洪水影响,他们家种的5亩多黄豆,豆粒干瘪减产严重。

      机械下田缩短农忙时间

      经过多年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大型联合收割机已经成为当前我市秋收的绝对主力。记者从市农机局获悉,今年“三秋”期间,全市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9万台(套),其中拖拉机7万台,联合收割机5600台,播种机9000台,机收率达97%以上。

      10月10日中午,记者沿淮潘公路走访时,一路上就遇到了20多辆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在一处水稻田头,一名坐在地头吃面包的农机手告诉记者,他姓陈,是怀远县人,前天就带着收割机来到了淮南,在潘集区已经收割了两天的水稻,当天中午他之所以能够坐下来吃口饭,是因为农机出了点问题,他在等待配件。陈师傅说,现在联合收割机已经成为秋收的绝对主力,一般情况下,他们早晨出车后,车就不熄火,人也不休息,一直忙到晚上10点左右,吃喝全在收割机上,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天能够收割40至60亩水稻。

      “年轻时我们是用镰刀一把一把地割稻子,然后用板车一车一车地把稻子拉到场上打;中年时,开始用上了拖拉机,有了前挂式收割机,但稻子割下来后,还得用拖拉机一车一车地往场上运,然后还得打场,人也没少干活;现在好了,有了联合收割机,我们年纪虽然大了,但是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编织袋,到地里直接就能把稻谷拉回家,以前需要五六个人忙一星期的农活,现在两三个人一天就能干完”。潘集区古沟乡农民陶师傅告诉记者,当前大型农机的普遍使用,大大缩短了秋收农忙时间,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

       地头售粮新粮不愁卖

      “这稻子不够干,杂质也不少,给你1块3一斤,卖不卖?”10月11日下午,凤台县朱马店镇农民秦师傅家的水稻刚晒半天,就有收粮人开车到他家收粮。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农民刚打下的秋粮不愁卖,一些收粮人直接将车开到农家地头,半干的稻谷直接可以折价售卖。

      “我们这里的米厂比较多,稻谷不愁卖,近两年,每到秋收时节,我们还在田里割庄稼时,就有小货车开到地头收稻子,双方觉着价钱合适,当场就可以交易,人家直接用车拉走,连运送粮食的油钱都给我们省下了。”当天,秦师傅衡量再三,没有当场售卖稻子,他告诉记者,希望把稻子全部晒干后,等行情涨一涨再看看。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水稻的品种不同,对应的售价也高低不同。“粳稻、糯稻的收购价格高一些,但是其亩产产量较低,投入大;杂交稻的亩产产量高,好管理,但是其售价相对粳稻和糯稻低一些,如果不是规模化种植,两者一比较,带来的收益差别不是太大,所以,农民多数还是愿意种植杂交稻”。秦师傅告诉记者,售粮赚取收入已经不是当下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地头售粮带给他们更多的是便利,尤其对于那些老年人来说,省去了仓储及装车卸货的烦恼,人不费什么劲,粮食这边收完,那边转身就可以卖掉变成现钱。

(记者 李钧 苏国义 实习生 万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