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两市联动 夜查超限超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两市联动 夜查超限超载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9/25 5:30:5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9月22日晚,淮蚌两市治超办重拳出击,查获公路“头号杀手”14辆

肆意超限超载,公路桥梁安全隐患重重。为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为保护公路桥梁安全,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9月22日晚,由淮南市治超办与蚌埠市治超办联手重拳出击,在两市交界处查处超限超载运货车辆,共同开展治超联合执法行动。

深夜出击

9月22日晚10时26分许,记者随同市治超办的执法人员一起来到了206国道淮南与蚌埠交界处,此时,天黑雨大,路面寂静,一张无形的大网张开, 市治超办“瞭望哨”的执法人员早已悄然潜伏,时刻注意着超限超载货车的出现。大约十几分钟,对讲机传来呼叫,一批满载石子的货车已驶入淮南境内,在206国道上窑街路段, 执法人员截获4辆疑似超限超载的货车。记者立刻赶到现场,只见这里警灯闪烁,许多执法人员正在检查货车驾驶员的荷载磅单及相关证件,接着,记者又来到国道206淮南东超限超载监测站,经过地磅,4辆货车都有不同程度的超载,其中一辆装货70.32吨,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6轴以上货车,车货净重上限只允许55吨,也就是说,这辆车载超限了27%,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对货车进行改装可以提高货车的载货量,通过加高、加长、加强载重部件等方式,货车的载重量可以提高数倍,但是这样的超限运输车辆上路行驶,不仅会对路面路基及公路桥梁造成破坏,缩短公路使用寿命,同时,行车风险也大大提高。违规改装的货车在载货行驶时因重量过大、惯性强,极易导致刹车不灵,从而引发交通事故。记者看到,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辆辆疑似超载重型货车被送到这里一一称重。

被抓现行

当晚11时32分,一名执法人员传来紧急求援信息,特警、交警等执法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在上窑石料厂附近的岔路上,多部门的车辆将一辆大货车团团围住。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 他们在拦查这辆货车时,司机不仅不配合检查,还叫来同伙,企图干扰执法,当同伙看到及时赶来的警察时驾车逃之夭夭。

当晚11时58分,在206国道淮南与蚌埠交界处,两地的执法人员在这里汇合, 记者看到, 两地的执法人员的帽子和两肩虽然都被雨水淋湿了,但个个都没有一句怨言。据蚌埠市治超办的负责人介绍,当晚的行动,他们出动28名执法人员,12台车辆,已经查获5辆超限超载货车。

在现场,淮南市治超办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市治超办组织特警治超大队、交警治超大队、交通流动治超大队不分昼夜严厉查处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但仍有一些货运经营业主在利益的驱使下,抱着侥幸心理,利用执法人员下班或休息的空档,在引导车的带领下,逆道行车、集体强行闯卡。当他们派出的“探子车”发现淮南境内有执法检查时,立即打手机通知货车停在蚌埠地界,利用行政执法受行政区域管辖所限来逃避执法检查。上窑镇是我市的东大门,地处淮南、蚌埠、滁州三市交界处,特殊的山地地形十分复杂,屡屡成为超限超载货车逃避检查的“窝点”。在9月18日的夜查中,在此地路段两侧聚集的超限超载货车绵延近一公里。市治超办积极与蚌埠市治超办取得联系,两地商定不定期组织联合执法行动。9月22日这次行动,由两市治超办牵头,有特警、交警30余人,路政、运政60余人组成执法队伍,查获涉嫌超载重型货车14辆。

在现场,淮南市公路局负责人对记者说, 超限超载货物运输对公路、桥梁极具破坏性,号称公路“头号杀手”。科学试验证明,载重10吨的货车超载1倍,对公路的破坏力相当于正常载重的16倍;超载2倍,对公路的破坏力增加到80倍。一条设计使用期限为15年的高速公路,如果行驶车辆超载1倍,其使用年限将缩短90%,也就是说只能用1年半。据统计,由于车辆超限超载对公路造成的损坏,全国每年要损失300多亿元。超限超载运输带来的恶果一方面是对公路的破坏,另一方面则是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淮蚌两地联合开展集中突击活动效果显著,极大地威慑了那些违法超限超载货运经营业主。下一步,两市将联合滁州市在交界处开展更大规模的联合执法行动。 

图:执法人员正在拦停货车,并检查司机证件。

(记者 冉韬)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