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淮南的亲生父母到底在哪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淮南的亲生父母到底在哪里?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8/21 3:31:2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穿越半个世纪的寻找
淮南的亲生父母到底在哪里?

  4岁时与淮南的亲生父母分离,对父母的记忆比较模糊;后在淮南市孤儿院被人领养,于阜阳上学、长大、成家,今年已经61岁;家住阜阳市阜南县的熊小荣老人几十年来一直有个心愿:找到自己在淮南的亲生父母等亲人。

  四岁失散 流落街头

  8月19日,熊小荣老人几经周折,联系上了记者。老人说,她于1955年在淮南出生,记忆中,1959年与一个大孩子一起去市区玩耍时不慎走失。因为当时年仅四岁,并不记得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家人信息,于是不得已开始了艰辛的乞讨生活,曾睡过街角,也在马路旁打过地铺,就这样捱过了一段无比艰难的日子。幸运的是,同年,她被好心人送到淮南市孤儿院,并在第二年,也就是1960年被养父母熊振东、金壮蓝收养。养父当年在淮南市一家炼钢厂工作,养母也在淮南的一家单位上班,家中还有一个大她十余岁的姐姐,一家四口在淮南度过了两年的幸福时光。养父母还给她起了个名字,叫熊小荣。

  1962年,也就是熊小荣七岁的时候,与养父母一同坐轮船来到阜阳,之后便一直生活在那里。在养父母的悉心照顾下,熊小荣健康快乐地成长,参加工作并结婚、生子,育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儿子也已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一大家其乐融融。

  思亲心切 渴望寻亲

  “被养父母带到阜阳后,尽管在生活上不愁吃穿,家庭也十分美满幸福,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寻找亲人的想法越来越强烈。”熊小荣告诉记者,面对着给予自己第二次生命以及无数关爱的养父母,她对自己身世的一系列疑问,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她深知养父母对她的恩情,怕伤了养父母的心。

  1980年前,熊小荣的丈夫在淮南市化肥厂工作过几年,知道妻子身世的他,也帮忙从各方面打听消息,试图寻找妻子的亲人,但遗憾的是并没有获取有效的信息。在2010年,熊小荣的养父过世,2012年,她的养母也相继离开。养父母的相继离世让熊小荣对亲人的渴望更加浓烈。她渴望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否健在,自己又是否还有其他亲人。早些时候,她曾千方百计与淮南市儿童福利院联系,试图寻找一些关于亲生父母的信息。可是由于年份久远,相关信息的缺失,使她最终无果而返。每每看到电视上寻亲节目中亲人重逢的画面时,老人心中五味杂陈,寻找亲人的念头也愈发强烈。于是,年逾花甲的熊小荣通过热线电话,联系上了本报记者。

  寻亲无果 盼知情人

  8月19日,记者分别联系了市民政局和市公安局相关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虽然想方设法进行查询,但均未能找到熊小荣的原名及原家庭住址等有效信息,更无法获知熊小荣的亲生父母等亲人的信息。

  即使如此,熊小荣老人也不愿轻言放弃,她希望通过本报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帮她寻亲。如果有热心读者根据熊小荣老人的经历,能够帮她提供寻亲线索的,请与本报记者联系。联系电话:18605540627。

  图:熊小荣在阜阳的家门口(熊小荣供图)

(记者 张昌涛 实习生 徐小茜)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