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渔业发展
100万尾鱼苗放流淮河
为进一步改善和修复淮河天然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5月8日,淮南市潘集区首次进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架河镇泥集村渡口,花白鲢、草鲲及鳊鱼等100万尾各类鱼苗放流到淮河。
淮河干流架河段是淮王鱼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花白鲢是滤食性鱼类,能吞食大量水中的藻类,使有机藻类减少。投放花白鲢等鱼类,可以改变水体环境,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增殖淮河鱼类数量,更有利于淮王鱼国家种质资源的保护。
为做好此次渔业增殖放流工作,潘集区安排10万元,从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场——凤台城北湖渔场采购鱼苗,并对提供的鱼苗进行检测,保证了放流苗种质量。放流过程中,潘集区精心组织,做好苗种运输、规格测量、计数等工作。
放流期间,还将由区渔政站负责组织区渔政人员,开展对淮河放流水域的巡查和执法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坚决取缔禁用网具,确保整治效果,为放流鱼种创造良好的水域环境,提高放流鱼种成活率。
渔政人员介绍,当前是淮河禁渔期,在此期间放流,更有利于放流鱼苗的生存和保护。希望有更多的人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到放流活动中,在渔业部门的指导下文明放流,科学放流,共建人、水、鱼和谐相处的平安渔业。
(记者 张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