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一河清水 万世恩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一河清水 万世恩泽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1/17 15:28: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肖存燕

    2014年岁末,一条新闻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丹江水千里奔徙,历时半个月顺利抵达北京,为北京送来了优质的安全饮用水。这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在中国水利史上又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此外,有关水利的好消息接连频传。其一,我市引大别山优质水工程预定今年开工,淮南老百姓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喝上来自大别山水库的优质饮用水;其二,大家翘首以盼的引江济淮工程今年即将开工建设。这项被称为安徽的“南水北调”战略性工程,计划将长江水经巢湖、瓦埠湖调入淮河,再从淮河分水到淮北地区。这项工程完成后,我市首当受益,不但彻底解决了煤电化发展中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煤炭外运又有了一条直接“通江达海”的便捷通道。
    作为一个拥抱淮河的城市,拥有一河源源不断的清水是多么珍贵,她为这个城市提供了不竭的生命之源,庇佑着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然而,历史上淮河既给两岸百姓带来福泽,也使沿淮人们饱受水患荼毒,淮河真正去除水患还是不久前的事。
    过去住在沿淮的老百姓都有经验,淮河大的洪水七八年来一次,小洪水三两年就要来上一回,淮河水患成了老百姓的心头噩梦。其实淮河本是一条尾闾通畅的风水河,在北宋之前,水系完整、河道深阔,在江苏响云县云梯关直流入海。两岸人民深受福泽,“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就是人们唱给淮河的赞歌。但自十二世纪黄河夺淮之后,淮河失去了自由的入海通道,变成一条名符其实的害河,十年九灾,无雨旱灾,民不聊生。每当洪水泛滥,常使几十个县市和上千个城镇沦为汪洋泽国,成千上万的人葬身鱼腹。
    根除淮河水患,成为淮河儿女的迫切心愿。淮河水利历史悠久,古代治水自禹之后,代代有传人。淮河流域,春秋战国时的芍陂灌溉工程,陈蔡、邗沟、菏水和鸿沟等人工运河;两汉时的鸿隙陂,魏晋南北朝时的曹魏两淮屯田,南朝梁五帝在淮河中游兴筑的浮山堰拦淮大坝;隋唐北宋时的通济渠和汴渠以及苏北海堤等。一位外国学者曾说:“称中国为河川之国,其意义不仅在于它有众多的河流,而且还在于对河川进行了治理而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历史”。中华民族的治水史贯穿了整个民族的发展史,在人与水的数千年的持续对话中催生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邗沟、鸿沟分别将江淮和黄淮沟通,隋朝开凿了大运河,这些工程不但方便了南北航运,也使黄河文明和吴越文明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独有的淮河文化。
    近代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后,水政荒废,河流失修。1929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了导淮委员会,蒋介石任委员长。国民政府导淮期间,用中英庚子赔款搞了一些勘测、设计和局部性治淮计划,在苏北疏浚了几条淮河支流,建了几座小船闸,对防洪、排涝、抗旱、航运多少发挥了一些作用。但这些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淮河安澜的问题。
    淮河真正得到系统治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51年,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自此,淮河儿女掀起了治淮运动的高潮,拉开了六十年治淮的序幕。
    我市在六十年治淮中,取得了辉煌的治水成就。六七十年代,修堤筑坝,增辟行洪区,开挖新河,疏浚河道,建闸设站,构建了全市防洪除涝工程体系雏形;九十年代后,对素有淮河“瓶颈”之称的凤台硖山口河道进行了拓宽,建设完成了淮南市城市防洪工程、泥河排涝治理工程、凤台县董峰湖移民安置工程、行洪区安全建设等重点防洪工程,提高了城市综合防洪能力。进入2000年以后,淮南市先后对淮河黑龙潭进行切滩疏浚,对淮河干堤开展加固除险,更新改造了排涝泵站,对洛河洼、石姚段行洪区进行了退建加固,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这个目标的实现是多么的不容易!
    六十年治淮,几代淮南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改造山河,将原来仅有几小段不连贯的单薄堤防建成了牢固的百里长堤,淮河人世代安澜的梦想终于在我们这代得以实现!淮河岸边,电厂林立,淮北平原,稻麦飘香!这一切怎能不让人倍感自豪!
    路漫漫兮其修远!治水之路永远没有完结,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淮河又面临新的问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破坏,原来“柳岸沙明对夕晖,长天淮水鹜争飞”的景色已不复存。淮河又在向人们发问,人与水该怎样的和谐相处?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人也在不断反省思索,不断调整人与水的关系。人不可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环境,人类应该首先学会尊重自然。淮河自有他的生存空间,强行挤占河道,任意裁弯取直,无限制取水用水,随意排放污水,这些行为都会对淮河造成致命的伤害,不幸,我们以往都这么做过,但最终受到惩罚的还是我们自己!
    淮河是我们城市的生命之源,她赋予我们城市生命、律动、灵性和秉性,我们离不开她就像孩子离不开母亲,我们也应该爱她如爱我们的母亲,在新纪元我们应该让古老的淮河重新焕发青春,让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按照新的愿景,治水再度出发,2014年,淮南市被国家批准为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依照“山水互动、三城鼎立”的基础形态,我市将打造具有淮南山水特色的水环境体系,水,不仅是生产生活所需,还是一种生态文明,长久的濡养城市的人文气息。
    水利事业,功在当世,利在千秋!我很庆幸,以一个水利人参与了这些可以载入史册的水利事件。我也很幸运,生长在这个山水庇佑的城市,山厚水清,一河清波万世恩泽!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