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未来,美丽淮南绿道繁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未来,美丽淮南绿道繁华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12/18 8:27:1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市绿道总体规划》(2013—2020年)广征市民意见

      绿道是一种连接主要山体水系、田园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古迹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供行人和非机动交通工具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交通管理部门把安全、通畅的道路称为“绿道”。而在景观设计中,绿道则有更深更广的内涵,绿道的建设,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12月15日,记者从淮南市城乡建设委了解到,《淮南市绿道总体规划》(2013-2020年)已经通过了规划委员会的审查,正在公示中,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

      记者了解到,绿道建设符合党的十八大“美丽中国”的发展思路,而绿道建设也纳入了生态强省建设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因此,能源城积极响应省政府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绿道建设这项民生工程,为老百姓的日常休闲、游憩提供新去处。

      按照绿道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区域级绿道和城市中的绿道。《安徽省绿道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优先建设城市绿道,再进行片区间的整体网络构造。按照安徽省要求和淮南自身特色,设计现代简约和汉风两种风格。绿道系统由4部分组成:1)绿廊系统:城市绿地;2)慢行系统: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3)服务设施系统:绿道驿站供人们停留、休憩、购物;4)标识系统:指引人们在绿道中有目的地骑行和活动。本次规划以2013年为基准年,2016年为规划近期目标年,至2016年,淮南中心城区共有绿道103.6公里。市区共有14条绿道,总长289.6公里,淮南市域绿道网布局共有8条线路,总体形成“一环、八射”结构,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发散。其中1、2、3号绿道是省域绿道在淮南市的落实。

      1号绿道西起毛集镇,东至上窑镇,沿淮河南岸横穿淮南市域。

      2号绿道西起毛集镇,东至孔店乡,沿商杭高铁防护绿地横穿淮南市域。

      3号绿道北起上窑镇,南至大通区,沿高压走廊纵贯淮南市域。

      4号绿道北起田家庵区,南至曹庵镇,沿田大路-国庆东路-高塘湖大道设置。

      5号绿道北起田家庵区十涧湖,南至谢家集区瓦埠湖,十涧湖湿地公园-谢家集区-瓦埠湖沿湖设置。

      6号绿道东起谢家集区,西至八公山森林公园,沿西部二通道-八公山森林公园-至寿县古城。

      7号绿道南起淮河,北至潘集镇,沿泥河-平圩-袁庄-泥河镇-潘集镇设置。

      8号绿道东起淮河,穿越凤台县,沿西淝河,经过花家湖,接淮河。

(记者 付莉荣)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