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快为爱车申领绿色环保标志吧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快为爱车申领绿色环保标志吧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11/3 8:59:1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月起对“黄标车”和未取得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车辆试行区域时间限行
快为爱车申领绿色环保标志吧

      依照淮南市公安局、市环保局10月间联合发布的《淮南市高污染排放机动车限行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从本月起至今年底,淮南市对未持有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高污染排放机动车在中心城区试行区域限行。从明年元旦开始,将对违反限行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区域限行对象是高污染排放机动车,即未持有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包括取得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黄标车”和未取得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车辆。

      为做好“黄标车”区域限行工作,淮南市环保局今年专门成立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办公室”,即人们通常简称的“尾气办”。市环保局尾气办负责人介绍,机动车排气污染已成为影响大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黄标车和无标车实际使用中普遍存在尾气超标现象,是造成PM2.5超标等问题的直接因素之一。高污染排放机动车实行限行,省里已给出时间表。在今年7月实施的《淮南市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实行“黄标车”限行管理。“对高污染排放机动车实施区域限行,以加快淘汰高污染汽车,我们还将继续加大机动车污染的控制力度,希望通过这项举措,减少高污染排放机动车排气污染,加快淘汰高污染汽车的速度,进一步改善全市空气环境质量。”

      据了解,除去农用车和摩托车,目前淮南市汽车数量已达到17.6万辆。从今年9月起,取得环保标志已成为车辆年审的前置条件,因此,今年9月之后年审通过的都是环保检验合格车辆。对于这个范围之外的,工作人员介绍,从登记注册之日起,2年内的新车直接到公安局车管所大厅、车管所服务站(国际汽配城)领取环保标志;2年以上的车辆需上线检测,检测合格后,现场领取标志。目前检测线有淮南市安润机动车环保检测公司、淮南市祥运机动车环保检测公司。

      淮南市安润机动车环保检测公司位于洞山西路,有3条环保检测线,每日可为200余辆机动车做环保检测。淮南市祥运机动车环保检测公司位于谢家集区李郢孜的市工业园内,为淮南西部车主提供了方便。市祥运机动车环保检测公司人员介绍,公司现有4条环保检测线,满负荷运行可达到每天300辆的检测能力。试行区域限行期间,公司将全力满足车主环保检测需求,即便加班加点,绝不让车主跑回头路。

      据悉,试行区域限行期间,公安、环保部门将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对“黄标车”及未取得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车辆违反禁行规定在限行区域行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教育、警告,暂不予处罚,环保部门进行宣传解释,并督促未申领环保标志的车辆及时申领。而在明年元旦后,则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者罚款。

      淮南市中心城区限行区域由广场路—朝阳中路—淮舜南路—民惠街—洛河大道—和风街—淮河大道—林场路—宾馆路—宾馆西路—广场路所围成,限行时间为每天7:00至20:00。

      相关链接:

      黄标车:黄标车的认定是以尾气排放作为标准的,是指排放量大、浓度高、排放稳定性差的车辆。黄标车和绿标车的设立是为了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促进老旧汽车的淘汰。

      根据车辆注册登记的车型型号和尾气排放环保检验合格情况,分为环保检验合格绿色标志和黄色标志两种,相应地简称为“绿标车”或“黄标车”,对尾气排放环保检验符合国Ⅰ标准及其以上的汽油车、符合国Ⅲ标准及其以上的柴油车,核发绿色环保标志,其余车辆核发黄色环保标志。

      图: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杨义红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