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我市建立“救急难”工作发现机制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我市建立“救急难”工作发现机制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7/21 6:54:0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日前,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我市在民政系统建立“救急难”工作发现处置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整体功能,突出专项救助的“救急难”功能,解决群众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

      建立“救急难”工作发现机制,让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居民得到及时救助,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发生,不仅是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按照“救急难”发现工作机制,我市将进一步明确社会救助制度尤其是临时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在“救急难”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以“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建立社会救助的长效机制。其中,我市将逐步建立“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建立“一门受理,协调办理”的“救急难”快速响应机制,建立急难救助“首问负责制”和“转办”工作制度,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范畴构建救助信息共享平台,完善部门间分办、转接流程,及时受理、转办救助申请事项,实现救助申请人与相关救助部门高效对接。

      通过建立“救急难”工作发现机制,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讲究工作方法,规范救助管理,加强能力建设,做好各项制度和救助资源的衔接配合,补短板、托底线,为“救急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 柏 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