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党员说服家人捐献遗体实现为社会做最后一点贡献的心愿
伉俪情深一路相送感动众人
7月3日晚9时30分,安医大遗体器官捐献接受站的面包车一声长笛,缓缓驶离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大门,车里静静躺着的是捐献遗体的老人——原淮南市邮电局党委书记周如亮。没有送别、丧葬的仪式,没有鞭炮和纸钱,也没有哭泣,只是子女和74岁老伴以及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含着热泪默默相送。大义不舍的老伴悄悄地对着儿女说,不要哭,不要惊动别人,然后对着遗体深情地柔声说到:“你放心走吧,按照你的心愿办了,我以后也这样陪伴着你。”同是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老伴不顾儿女的劝说登上面包车一路相送,这场面令人动容。
78岁的周如亮老人,新中国刚建立就参加革命工作。7年前,已退休十多年的他,一天在报上看到一则关于遗体捐献的报道,于是就动了自己也要捐献遗体的念头,心里想到嘴上就和老伴曹云霞商量了这件事情。老伴曹云霞15岁就参加了革命,是经过枪林弹雨、大风大浪的人,性格豁达,意志坚强,对国家和人民充满了深情,老俩口过着相濡以沫、儿孙绕膝的祥和生活。曹老一听逝世后还能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立即表示:“捐,我们两个一起捐!”
于是,老俩口结伴来到市红十字会。当填写申请表时,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他们,需要儿女同意、签字。原本没有想太多的老俩口,便信心满满地回家让几个儿女签字。没想到最先反对的是老俩口平时最疼爱的小女儿,小女儿不忍心前半辈子受尽苦头的老人临终这样地离开,其他几个儿女嘴上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但心中也是不情愿。“不是不愿意捐,而是捐了,别人会不会说我们不孝;再说逢年过节我们连个祭奠的地方都没有”。儿女劝父母放弃这个念想,老俩口却坚决要捐。因此事老人还与子女闹起了别扭。老俩口一辈子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知道儿女们一时接受不了,得慢慢来。于是老人采取了冷处理,很长时间不在儿女间提起此事,但没有放弃继续做儿女的工作,而是变换了策略,转而做女婿、儿媳的工作,老俩口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们这么大年纪都能接受这个观点,你们年轻人怎么就不能理解这么好的事情!”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小女儿首先同意签字了,其他几个儿女的思想工作也做通了,先后在申请表上签了字。老俩口乐了!
7年后,周如亮老人悄然走完一生的那一刻,老伴曹云霞打通了市红十字会电话,联系上了安医大遗体器官捐献接受站,为老伴完成人生最后一个愿望。
曹老不顾众人的劝阻和建议,跟随拉运遗体的车子,也不愿坐到宽敞舒服点的副驾驶室里,执意要陪伴在老伴遗体的旁边,送老伴最后一程。曹老始终没有在儿女面前掉一滴泪,坦然平静地安慰着儿女,但在场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老人内心的悲伤和对相守一辈子的老伴那份深情和不舍。临别,曹老一再嘱咐接受站的工作人员,在安徽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林上把她的名字留好,与老伴放在一块,实现他们共同的心愿,永远和老伴守在一起。(记者 李严 实习生 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