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信息化助力构建现代化服务型国库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信息化助力构建现代化服务型国库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6/6 6:21:4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国库信息化建设发展纪实

      “看,现在轻点鼠标,企业缴税信息就能传到国库,国库次日比对银行发送的缴款信息,发送扣款回执即可完成整个税收缴库过程,比以前手工开票、人工传递、国库手工录入扣税信息再返回回单至少快上三四天,TIPS就好似企业缴税高速路,还是双向绿色通道。”5月23日,记者在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采访时,该支行国库科的负责同志欣喜地告诉记者。

      双向绿色通道的开通得益于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国库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近年来,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服务型国库”发展目标,立足服务政府、社会、民生,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不仅圆满接入“TIPS”(全国财税库银横向联网)、“TCBS”(国库会计集中核算)等全国联网信息系统,还开发了“淮南市国库支出无纸化”、“国库直接发放”等一系列自主创新软件品牌,已基本形成了以横向联网为信息交互平台。

      日前,家住淮南市八公山区的李大爷收到一条内容为“五保补贴已经发放到卡,八公山区惠民直达领导小组。”的信息。李大爷告诉记者:“我现在每季度能领到500块钱的五保补助,每个季度只要根据手机短信提示,就可以及时到镇上信用社去取钱了。”因为国家金库淮南市中心支库建立了“国库直通车”,开展了各项惠民资金国库直接支付业务,工资和养老金等由国库直接打到受益人银行卡上。

      “地方横联+全国横联”的税收电子缴库信息处理网络,不仅提高了预算资金入库效率,也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凡有纳税义务,只需网上签约,轻点鼠标即可完成纳税入库。

      大力发展国库支出无纸化,为预算资金安全、执行效率筑堤、提速是国库信息化建设的一大亮点。2011年,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再开全省之先河,开发了“淮南市国库支出无纸化系统”,成为地方财、税、库、银支出横向联网平台,有效解决了市、区(县)各级财政因地域远无法及时传递支付指令拨付财政资金的困难,实现了拨款无纸化、信息化处理。财政支拨业务由传统手工处理2-3天缩短为电子处理模式下当天即可到账,极大地提高了预算资金使用运转效率。

      毛集实验区财政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毛集离市区有好几十公里,以前送个拨款单来回就得半天,一笔拨款从开单到入账少说也要两三天,遇到大额资金需要审批时间就更长了,现在用支出无纸化系统,只要将拨款电子信息发给国库,国库审核处理当天即能到账,若是紧急拨款,提前告知国库,几分钟就能到账,现在无纸化系统还能传送各种对账报表,每天及时核对资金使用情况,也更放心了。

       国库信息化为淮南地方政府财税体制改革提供必要支撑,打造惠民资金拨付“直通车”,有力地支持了淮南的经济发展。2013年,贯彻落实“营改增”政策,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经过反复可行性研究,充分业务模拟测试,调整国库核心业务系统体制参数、TIPS系统业务参数等,及时、顺利实现了“营改增”资金入库,保障税制改革推进。

      2008年以来,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积极开展国库直接支付政府补助资金业务,通过“小额批量支付工具”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最终受益人账户。至2013年底,累计直接发放社保、农补、计生奖补等50余项资金31万笔,3.7亿元,资金发放量与金额均占安徽省四分之三以上,实现了资金安全、及时、“零在途”,有效提升了惠民资金到账速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新浪网、《金融时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了淮南市国库直接发放惠民、利民的专题报道,“直接发放”已成为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经理国库实践的“金”字服务招牌。

(记者 刘银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