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东风湖湾里看禁烧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东风湖湾里看禁烧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6/3 8:27:0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春争日,夏争时。5月29日上午,在全市夏收攻坚战全面打响之际,记者前往毛集实验区采访。

  站在东风湖湾地里,放眼望去,满目金黄,风吹麦浪,田野上处处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焚烧秸秆害人害己,综合利用利国利民”,湾地里,记者看到宣传秸秆禁烧的条幅随处可见。

  在毛集镇董岗村秸秆禁烧执勤点,村支书王安远告诉记者说:“现在湾地里大面积的麦收虽然还没有开始,但我们已经及早做好了禁烧准备工作,全村安排了4个秸秆禁烧执勤点,每个点安排了10名执勤人员,执勤人员24小时值班,并不间断地在辖区内开展巡逻,以确保不发生焚烧秸秆现象。”

  “2014年午秋两季,毛集实验区全境实行秸秆禁烧。禁烧期间,违反规定,擅自焚烧秸秆的,公安机关将按照蓄意纵火行为予以打击。造成重大污染事故、重大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的,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刑事责任。”流动宣传车在湾地里反复播放着禁烧公告。

  步入毛集镇山拐村禁烧执勤点,记者看到帐篷里摆放着两张平板床,一张长条桌上放着一桶纯净水。

  “我们每个执勤点都配备了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执勤人员分组开展巡逻,不执勤的,可以在帐篷里休息一下。” 山拐村禁烧执勤点负责人如是说道。

  在毛集镇河口村的一块麦田里,打捆机、灭茬机作业吸引了众多群众围观。

  “以前烧秸秆,烤得人都受不了,而且哪里飘的都是黑灰,脏死了。”看着打捆机、灭茬机干净利落地作业,村民王大姐对记者说:“秸秆以前不知道怎样处理好,只有一把火烧掉,现在看,还是这样打捆、灭茬比较好。”

  河口村支部书记纪宗曙告诉记者说:“我们毛集镇已经集中安排购置了秸秆灭茬机,大村2台,小村1台,目前正在统一开展灭茬作业。”

  一路行来,所见所闻让记者亲身感受到了基层广大干群齐心协力抓禁烧的浓烈氛围。

  “现在我们要督促广大农民朋友抓紧时间抢收,成熟一块收一块,务必要做到应收尽收,尽快把到手的粮食收回来。”采访中,市农委调研员陈晓明强调说:“在抢收小麦的同时,我们今年夏收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全力以赴做好秸秆禁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我们每个县区、每个乡镇都安排了包村干部、包农户的技术人员,他们正在现场指导群众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今年我们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捡拾离田、打捆,然后送到生物发电厂去处理。还有一种处理方式就是秸秆粉碎还田,水田粉碎还田时,农户一定要把地深翻过来,然后再放水,最好是跟着机械插秧。如果是旱插的话,我们要求秸秆粉碎还田一定要深翻、一定要镇压,这样才不影响下一季作物的正常生长。旱地里粉碎还田后,必须要跟着机械镇压,这样才能使我们播下去的大豆、玉米和土壤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一播全苗。

(记者 苏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