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集实验区工业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综述
有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14年首度,生产总值增长8.3%,高于全市3.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长10.6%,拉动GDP增长6.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0%,增幅居全市第四。
有一串令人羡慕的头衔: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民营科技产业园、全市“双增双万”先进县区。
这一切无不说明,毛集实验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用“四争”统领经济建设,用转型引领社会发展,逐步撑起了进位赶超的脊梁。
转型的“压舱石”——助跑工业发展
5月27日,天气炎热。毛集经济开发区盛鑫医药物流园,1#标准化厂房主体工程即将完成,这是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24亩的工业地产项目。项目负责人刘士昌告诉记者,项目从申报、批准到开工建设,只用了短短52天。
“尽快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尽快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这是毛集工业快速崛起的必由之路。”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的决策者深谙此理,抓工业经济就是最大的民生,抓地产招商就是最大的转型。该区充分发挥园区承载功能,决心把园区打造成工业强区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业集群的主阵地。该区清醒认识到加快转型是毛集发展的唯一出路,不二选择,紧紧扭住“双十”重点项目,即年产50万吨醇醚燃料汽油等10个重点前期项目和钢化玻璃等10个重点在建项目,发挥日夜奋战,风雨兼程的赶超精神,加快推进工业建设。预计2014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26亿元,工业增加值约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6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
转型的“奠基石”——培育民营经济
“我们在转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寻求南美、俄罗斯、中东等境外农业种植和产业化合作机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联盟。”5月13日,记者在淮南白蓝集团采访时,公司董事长余明清告诉记者,“创新加上实干,才能成功转型!”
民营经济是激发创业、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的潜在力量,必须放开领域,倾力培育。今年以来,毛集实验区围绕“超平均、争上游”的发展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参照体系,主动加压作为,1至4月份完成净增民营企业户数39户,完成进度24.4%。落实民营企业减税让利和融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重点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力争完成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左右。为切实帮助民营企业发展,该区实行区级领导联系民营重点工业企业制度,实行责任捆绑,压力传递,工作倒逼。开辟民营企业培育的多种渠道,营造宽松、便捷、高效的准入环境,坚决完成全年净增民营企业户数160户目标。
转型的“试金石”——紧盯招商引资
“实验区条件得天独厚,文商城发展前景可期,我们决定投入10亿元,建设奥特莱斯小镇,打造独具特色的皖北国际风情贸易中心。”4月16日,奥特莱斯欧盟区域总裁宋润来先生到毛集考察,对未来投资发展充满信心。
招商引资是扩大增量、优化存量、提升总量的主要抓手,必须抓紧走出去,大力引进来。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一班人,紧密结合比较优势和产业延伸,利用优厚地缘条件、要素供给条件、市场需求条件和产业氛围条件,进一步明确招商项目的就业模式、投资主体、资金能力、投资回收期以及对地方经济贡献率等要求,开展好精准招商、优势招商、主导产业招商。目前,该区在谈项目23个,其中总投资15亿元的中国电力集团新能源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奥特莱斯小镇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上海大世界淮南影视文化旅游园项目等一大批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规模性大的项目即将落户毛集,为建设“秀美小城市、生态旅游区”增添了强有力的“引擎”。
(通讯员 徐瑞成 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