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棚改圆了百姓安居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棚改圆了百姓安居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5/28 6:28:0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田家庵区棚户区改造见闻

    “自打住进新楼房,日子越过越敞亮”。田家庵区湖滨公园城回迁户王育莲老人用一句话概括了她生活中最大的变化。

      今年78岁的王育莲以前住在湖滨村市食品厂家属区。2009年,湖滨村改造工程启动,王育莲于当年12月搬出了蜗居几十年的老房子。两年后,也就是2011年12月,她和老伴回迁到湖滨公园城,住进了89平方米、2室2厅的新楼房。

     “能住上这么宽敞的房子,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王育莲指着小区东北角说,俺原来就住在正在盖楼的那一片。起初,一家7口挤在一间半平房里,5个孩子横着睡在一张大床上。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做饭靠凑合,“方便”要排队上公厕。“那会啊,就怕遇到闹肚子。”后来,厂里虽然给调了个2室1厅的旧楼房,可孩子们又大了,60多平方米的房子依旧拥挤。“现在好了,新房子就俺老两口,住着宽敞,生活方便,早晚还到小区广场与老同事、老邻居唠唠嗑,心里别提多舒坦了。”老人笑呵呵地说。

     “现在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出行环境,跟以前简直是天壤之别。那些还没回迁的拆迁户都盼着尽快住上新房子呢。”社区工作人员唐艳梅与王育莲老人同批动迁、同时回迁,她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高兴不已。

     “我有空就会去看看新房子的进度。”80岁高龄的王积忠老人,空闲时会骑着自行车到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活区,他曾经在那儿住了近50年。现在,老旧的平房、楼房已经不在,新楼房施工正在紧张进行。“当时,大家听说要对生活区进行改造,人人都非常高兴。这是政府关心民生,帮助大家改善居住条件。所以,无论两年、三年或是五年才能住上新房子,我们都理解、支持,总归有盼头了啊。”王老称赞党的惠民政策好。

      “积极响应棚改,自己得到实惠。”上郑棚改启动后,住在铁路村的叶发青,在公告发出半个月就搬了家,享受到首批选房权。叶老算了一笔账:迟搬不如早搬,早搬有奖励,还优先选房;老房子51.49平方米,新房子91.46平方米,面积整整大了近40平方米,而差额款如果把政府奖励、搬家费、房租补贴算在内,自己仅仅只需拿7万元左右。“也就是说,7万块钱换了一套大40平方米的新房子,肯定不吃亏。”叶发青老伴接过话说,“现在,俺老两口早锻炼时,天天都要去看一看正在建的安置房,心里踏实。”

     “棚户区改造,是让百姓分享改革发展红利最真实的体现。”田家庵区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棚户区(旧城区)改造作为小康提速目标中的重大民生内容。为此,田家庵区着重把建筑密度较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建筑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棚户区(旧城区)列入改造范围。2009年以来,共实施改造项目34个,竣工4个,回迁安置3107户,其余5300多套正在抓紧建设中。“今年,我们还将计划实施改造8800套,让棚改惠及更多百姓。”该负责人表示。

(记者 祁 昂)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