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走到村里去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走到村里去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5/27 6:05:1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凤台县一村一警写民生

      5月25日,星期日,晴。

      今天天气晴好,一大早,我就来到村里,梳理了一下今天的工作计划,就带上宣传材料到村民家中为他们讲解秸秆焚烧的危害和与此相关的政策法规。包村以来,虽然休息时间少了,工作量增加了,但能够切身实地为群众办点实事,再累再疲惫,也感到很快乐,人民警察的自豪感常常油然而生……

      这是包村民警刘斌《包村日志》里的一段话。刘斌所包的村是凤台县桂集镇园艺村,这个拥有13个村民小组、近3000人的行政村,紧邻淮浙煤电凤台电厂和农业部现代化农业示范园,煤炭专运线从村里穿越。成为包村民警后,刘斌结合村情社情,成立了村民巡防队,科学化培训,重点性巡防,并做到法制宣传入家庭、入校园、入厂矿,将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送到寻常百姓家,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有时上门问候,有时在田间地头聊天,有时和村民一起栽树、修路,握个手、拉几句家常,俯下身子听民意,脚踏实地解民忧,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耐心解答群众诉求。

      和刘斌一样,今天的凤台县,有156位包村民警奔波于全县各个乡村。

      2014年之春,凤台县将“一村一警”警务机制试点工作纳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选派156位民警驻点包村。背负着县委、政府的重托和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包村民警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从县城深入乡村,大到社会治安,小到家庭琐事,用一个又一个为民服务的最美动作,践行着人民警察的职责,弹奏着为民服务的时代乐章,将人民警察的美丽形象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心中。

      这里是有着凤台县西伯利亚之称的尚塘乡,该乡是全县的务工大乡,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由于辖区派出所警力有限,一些偏远的村社会治安很不乐观。朱庙村就是这样的一个村,据村里的老人说,以前偷鸡、偷羊的案件时有发生。但自从王警官来到村里后,这一现象已不复存在了。

      村民口中的王警官是包村民警王纪凯。他到朱庙村第一天就碰到了个“棘手”事。村里有两户人家由于其中一户葡萄架侵犯了对方麦地的“领空”,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直闹了几个月,村里也进行了多次调解,但一直未果。王纪凯了解情况后,以事说法,促膝谈心,最终双方各让一步,共同出钱修了一条地界明确的标志性田埂。当事人孙克云笑着说:“以前我们两家闹得不开心,一见面就吵,别扭的很,通过王警官的调解,我们非常满意!”王纪凯在村民心中的威信和信任感倍增,村里无论谁家有什么大事小情的都会找到他,支村两委工作会议也经常邀请他参加,俨然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同是在尚塘乡的崔海村,70多岁的蒋老汉和13岁的残疾儿子相依为命,生活困顿,连个轮椅都买不起,孩子都13岁了依然不能上学,然而聪明伶俐的小男孩凭靠自学能够写出一手好字、画出一手好画。包村民警曹向阳旋即联系民政部门,为孩子捐助了一个轮椅,并自掏腰包为孩子买了画笔和书籍,陪他看书,教他写字。小男孩激动地说:“高兴,太高兴了!俺从来没想过坐这么好的轮椅,今后俺也能出去转转了!”

      位于凤台县西南角的岳张集镇金沟村,铁路从村中间穿过,村里道路纵横交织,家家户户出行的主要工具是电动三轮车,加之村民交通安全意识不高,翻车、撞车等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凤台县交警大队民警李传宝包村后,经常性走到田间地头给村民宣传讲解交通安全法规和行车安全常识,现在金沟村因为驾驶电动三轮车而引发交通事故的现象明显减少。

      做好“规定动作”,鼓励“创新动作”,结合不同警种,突出警种优势,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出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是凤台县推进“一村一警”警务新机制的一大亮点。有着户籍和刑警工作经历的包村民警张士云到村后,将如何防盗窃、防诈骗、防侵财和户口、低保政策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知识带到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从事禁毒工作的包村民警丰梅,一有时间就走到村民中间宣传毒品的危害和如何拒绝毒品、心向幸福。今天的凤台乡村,只要稍加留意,随处都能看到民警的身影,包村民警的姓名、职责、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在村里随处可见。包村民警们见面时,谈的是下村感受,说的是入户实情。他们普遍反映,接地气才能有人气,俯下身才能心连心。

      崭新的警务新机制,“零距离”为民服务的新举措,密切了警民关系、拉近了警民距离,彰显着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据统计,截至目前,凤台县156名包村民警进村入户走访群众8600余人,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40余件,收集各类有价值的社情民意1500余条,帮扶困难、解决问题300余件。

(徐艳友 牛云勇)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