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一枚“小镜子”,免去奔波苦,守护“大健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一枚“小镜子”,免去奔波苦,守护“大健康”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1/13 8:16:4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儿童支气管镜手术


医生坐诊为患儿检查

(记者 罗静)在市妇幼保健院呼吸科门诊,一名8岁患儿因反复肺炎前来就诊。医院儿内科主任祁庆松在听诊时发现,孩子左侧呼吸音已完全消失,追问病史得知孩子半月前曾有异物吸入。而随后的CT检查结果更为严峻——患儿左主支气管完全不通畅,异物刺激引发大量肉芽增生,严重堵塞气道,这也正是他反复肺炎的根源所在。

祁庆松团队迅速为患儿制定了支气管镜治疗方案。手术中,医生通过纤细的支气管镜从患儿鼻腔进入,不仅精准取出了隐藏在气道内的异物,还借助激光技术,清除了堵塞气道的增生肉芽。二次复查时,患儿气道内的肉芽已完全消除,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家长悬着的心终于落地。“这不是个例,支气管镜就像‘气道侦察兵’和‘清道夫’,能帮我们解决很多儿童呼吸难题。”祁庆松说。

这名患儿的经历是市妇幼保健院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精神融入基层实践的生动体现。对此,祁庆松深有感触地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描绘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对我们医务工作者而言,这幅蓝图的落脚点就是让每一位患者,尤其是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更安心的医疗服务。最近我们成功开展的儿童支气管镜诊疗技术,正是朝着这个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

祁庆松口中这项“坚实一步”的技术,究竟有何奥秘?11月11日,记者采访时,祁庆松形象地解释道:“支气管镜诊疗技术就像是给孩子的呼吸道做一次精准的‘隧道探险’,我们利用一条非常纤细的内镜(直径仅2.8mm——4.2mm),经由鼻腔轻柔进入,依次经过喉部、声门,直达气管和支气管。医生能通过前端摄像头清晰地观察到内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结构发育异常、痰栓堵塞甚至是异物;发现病灶后,还可以同步进行灌洗、注药、活检或异物取出等操作,实现诊断与治疗一体化。”

对于家长普遍关心的麻醉安全和舒适度问题,祁庆松给予了详细解答:“考虑到孩子的配合度与感受,我们采用的是‘镇静镇痛’下的操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全身麻醉,而是通过鼻腔和咽喉部的局部麻醉,静脉使用适量镇静药物,让孩子处于一种‘迷迷糊糊’的浅睡眠状态。整个过程中孩子基本没有太大痛苦,清醒后也少有不良记忆。术前,我们还会完善心电图、凝血功能等检查,进行全面的麻醉评估,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那么,哪些情况下的孩子需要考虑进行这项检查呢?据祁庆松介绍,其主要适用于那些长期或反复咳嗽,常规治疗未能奏效,病因尚未明确的儿童患者;或是患有大叶性肺炎、影像学检查显示肺不张、疑为痰栓阻塞气道的儿童;临床强烈怀疑气道内有异物吸入的儿童;以及肺部感染后,气管内痰液黏稠,导致炎症难以吸收、病情迁延的儿童。此外,对于喘息性疾病的儿童,若需明确病因或进行局部治疗,此方法也尤为适用。

“检查前,孩子需要空腹4到6小时,术后禁食禁水2小时,其他没有太多特殊要求。”采访中祁庆松补充道:“回想以前,由于淮南地区没有专业的儿童支气管镜设备和团队,遇到患儿需要这项技术诊治时,家长只能带着孩子奔波辗转至合肥等外地医院,这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更可能因为路途奔波延误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解决这一基层诊疗的“痛点”,满足区域内儿童的健康需求,市妇幼保健院引进专业的儿童电子支气管镜系统,并选派骨干医护人员赴上级医院专项进修。“我们希望通过这项技术的落地生根,真正为淮南及周边地区的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呼吸健康防线,让孩子们的每一次呼吸都更加顺畅、安心。”祁庆松信心满满地说道。

从蓝图到基层实践,从技术空白到精准诊疗突破,市妇幼保健院引入儿童支气管镜诊疗技术,用精准医疗的行动践行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初心。这枚小小的内镜既照亮了患儿的气道,也映照出全会精神在基层医疗沃土结出的惠民硕果,托起无数家庭对孩子呼吸健康的期盼。

(图片由市妇幼保健院提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