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工作看似普通平凡,却关乎民生、连着民心。作为残疾人工作者,只有心怀残疾人,才能为残疾人创造一个平等、有尊严的温暖世界;只有用真心、爱心、细心、耐心,才能真正以行动实践扶残助残的坚定诺言。
要有“真心”
近年来,党和政府全力实施惠残民生工程,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做到知实情、做实事。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将走村入户下基层作为经常性工作,掌握第一手残疾人基本资料,建立“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核实救助对象信息的真实性,杜绝虚报、漏报和错报,了解残疾人的所思、所想、所盼。要以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为唯一标准,全面完成惠残助残民生工程。“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项目”要做到应保尽保,使每一位贫困残疾人都能够实现温饱。“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项目”,把当年通过医学筛查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全部实施复明手术,争创“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市(县、区)”。“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使贫困精神病患者能够住得了院、看得起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项目”,为聋儿、智障、孤独症、脑瘫和肢体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康复训练。
要有“爱心”
作为“折翼的天使”,残疾人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融入社会的艰难。
要心怀尊重,残疾人有人格、有尊严,需要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的呵护,维护他们正当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他们生存权利不受侵害。要组织残疾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引导他们自信、自尊、自爱、自强,不受少数利益团伙利用干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维护广大残疾人的整体形象。要为残疾人的重新起飞修跑道、建平台、指方向,解决他们的生计之难、生活之困。实施残疾人就业培训和招聘工程,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创造自身价值;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做到应征尽征,为残疾人就业和救助提供保障;实施淮南市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为全市14万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法律援助和文体活动等提供平台,推动残疾人自我发展的条件逐步完善,使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明显提高。
要有“细心”
新时期,残疾人工作要“细心”,为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的个性化服务,必须将政府的各项惠残政策措施,同充分发挥残疾人自身潜能以及同每个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和个体需求进行有效对接,从而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服务。个性化服务的硬件基础是残疾人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和运用,将信息化手段作为服务的重要技术支撑;个性化服务的软件基础则是残疾人工作者对残疾人的细心服务。如在开展辅助器具适配项目时,市残联通过残疾人基本信息数据库,提前掌握残疾人的实际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对于行动不便和家住偏远地区的残疾人,要组织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残疾人适配辅具和假肢。
贯彻落实涵盖康复、教育、生活等一系列扶残助残的优惠政策,结合淮南实际情况相关实施细则,切实减少残疾人康复和教育支出,减轻其生活负担。如在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中,要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向患儿家长推荐康复机构,使患儿既能获得最佳康复效果,同时最大化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
要有“耐心”
残疾人困难多、需求多、烦事多,他们来解决问题,有的可能提些过分的要求,说些不好听的话,甚至发脾气。但是,我们要考虑到残疾人身心的特殊性,多理解对方的不冷静,耐心细致地为残疾人服务,能解决的尽量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化解对方心中的不满情绪。
(束永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