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淮南植保进入“无人机时代”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淮南植保进入“无人机时代”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5/13 7:00:4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伴随着发动机的轻微嗡鸣,携带着两桶“农药”的小型植保无人机缓缓升空,在操作人员的遥控下,无人机开始在低空飞行,并向麦田均匀地喷洒“农药”。

      5月8日上午,晴空万里,在桂集镇一块即将成熟的麦田里,凤台县农旺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正在现场演示植保无人机的作业过程。

      “真稀奇呀,飞机洒农药以前只在电视里看过,没想到今天看到真的了!”植保无人机作业演示吸引了许多过往群众前来围观,村民石聪告诉记者说:“打农药是件很辛苦的活,特别是夏季给水稻打农药,半小时左右才可以打一亩地,高温和农药刺激还很容易使人中暑、中毒。看这无人机洒农药真是省时、省力多了。”

      在植保无人机作业演示现场,凤台县农旺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学友向记者介绍说,植保无人直升机载重量大、低速度,一般只需要1平方米就可以完成起降。同时植保无人机安全方便,作业时无需申报空中管制,无需专用起降机场和跑道。无人机可空中悬停,远距离遥控操作,确保了喷洒作业人员安全。无人机防治效果好,作业高度可自由调节,药滴漂移少,旋翼产生的下旋气流有助于提高药滴对作物的穿透性。无人机作业成本较低,每亩汽油成本仅0.5元左右,可节约30%至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无人机作业效率高,每天可防治300至500亩。今年我们合作社购置了6架智能悬浮植保机,在桂集镇、刘集乡开展了小麦赤霉病和蚜虫防治示范3000亩,从目前调查情况看效果很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农村务农人员越来越少,农民防病治虫难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于化学防治,化学农药防治效果除受药剂本身性质和性能制约之外,施药的时机、技术质量及药械等都直接影响到了防治效果,目前植保施药机械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农药利用率低,病虫防治迫切需要高效的植保机械。

      采访中,凤台县植保植检站站长蔡广成认为,植保无人机具有高效、节水、优质、全能、安全、便利等多项独特的优势,加之无人机在作业时可有效把握施药的时机,控制技术质量,无人机必将取代别的机械在植保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 苏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