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至3日,安徽省凤台县推剧团近50名演员假期不休,深入到该县最偏僻的尚塘乡农村,连续7天演出农民最喜爱的传统推剧《送香茶》、《女儿桥》、《王林休妻》等优秀剧目,给当地农民观众和节假日放假在家休息的社会各界人士带来民生工程与民共享的文化盛宴。“我常年在外务工,不知家乡的小戏演得这么感人、太精彩了!”年逾六旬的孙加成老汉情不自禁地逢人便说。
近年来,凤台县高度重视宣传文化工作,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花鼓灯之乡”、“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之乡”等殊荣。农民看戏,政府买单,县委、县政府从解决农村人口看戏难、提升全县文化品牌,保护、传承、弘扬“非遗”入手,按照省民生办、省文化厅的要求,把“送戏进万村”工作重点安排在民生工程项目之中,利用上级专项资金和县财政配套列支资金累计近百万元专款,采取招标办法,按每场4000元的演出标准,全年计划演出200余场次(其中戏剧140场、歌舞综艺77场),根据各演出社团的演出场次和效果,将专项资金直接打入演出单位账户,激发县内外演出团体的竞标热情。县推剧团和县花鼓灯艺术团,纷纷拿出各自的绝活和看家本领,同时,加大剧目创作力度,积极参与竞标演出,为广大农村观众带来无限的听觉和视觉冲击。
凤台县送戏下乡进村(社区)和到敬老院、厂矿开展慰问演出,演出曲目紧跟时代潮流,除传统戏剧外,县文广体局还成立了一整套“幕后”创作班子,编创教育人、激励人、感染人的舞台新作,近阶段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序开展,该县创作时长一个半小时的《“惠风和畅”——凤台县教育实践活动专场文艺演出》,其中包括数来宝、快板书、小品、戏剧小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下乡公演时,台上台下形成强烈共鸣,场场演出观众爆满,高潮迭起,特别是在传统古会现场演出时,一些人大代表、基干民兵还自发组织起来,积极维护演出秩序,为演出成功做贡献。与此同时,将县内推剧团和花鼓灯艺术团有机融合,形成“一(舞)台唱两戏(推剧地方戏、花鼓灯舞蹈)”的新格局。据了解,凤台县送戏下乡活动已成为该县创建文化强县的基础,截至目前,该县“两团”已累计下乡演出80多场次,全县40万农村人口,将足不出户三天两头看大戏。
(通讯员 刘长明 记者 武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