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一村一警”保护幸福安宁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一村一警”保护幸福安宁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5/6 6:48: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凤台县公安局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今天的凤台,无论是偏远的乡村,还是城镇社区的大街小巷,稍加留意,就会看到民警的身影;稍加寻找,就能看到各村(社区)公示栏上包村(社区)民警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一种踏实感和安全感便会油然而生。

      为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凤台县公安局在全县范围内创新开展工作,全县200多名民警分包了全县200多个村(社区),实现城乡全覆盖。在这项工作中,凤台县公安局国内安全保卫大队更是创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式,为保一方百姓幸福安宁进行了有效探索,受到分包的各村群众交口称赞。

      “走访”——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

      凤台县公安局国保大队的同志走进分包的各个村,召开村干部、五老人员、村民代表见面会,向大家说明“一村一警”工作的意义及工作内容等。将包村民警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告诉大家,并在村里公示栏里公布,让全村群众都能看到。他们还按照每百人培养一名联络员的办法,在各村选定了百余名联络员,确保分包的村里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在走访中,民警叩门入户,深入宣传法律政策和安全防范知识,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对民警包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开展好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防患”——找准民警包村工作的着力点

      把化解矛盾纠纷、防患于未然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国保大队包村民警针对农村土地征用、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田边地头纠纷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分析,发挥公安工作者自身优势,配合参与基层组织查明情况,妥善处理、积极化解,取得了明显成效。

      民警孙慧分包的宋塘村正在进行探矿井口建设,部分村民蠢蠢欲动,想通过集体上访、阻碍施工等获取利益。得到消息后,大队同志一起行动,分头走访了解情况,对欲带头闹事者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宣传了有关法律法规,稳定了群众思想,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民警关希君分包的炮楼村,涉及采煤沉陷,村民有不稳定情绪;村里还建有一座辐射周边各乡村的教堂,人口流动大,外来人口多,人员背景复杂。由于意识淡薄,平日里村里的党政干部对教会组织的工作采取不过问、不了解、不支持的态度。这些都有可能给当地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了解情况后,全队同志集体行动。大队长吴健对该村党政组织负责人进行了批评教育,让大家明白了宗教工作无小事,提高了做好该项工作的意识;大家走进教堂,主动接触教堂负责人,了解情况,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宣传教育让大家提高安全意识、防火意识、防邪教意识等,受到教堂负责人的热情欢迎。走访中,大家发现,所分包的四个村的治安监控设备均存在不同程度破损,致使该设备发挥不出应有作用。在大家的积极协调下,各村受到破坏的治安摄像头被修整一新,切实担负起治安“千里眼”作用。

      “帮扶”——找准民警为民办事的落脚点

      郭许村包村民警、副大队长秦若虚通过走访了解到,郭许村大棚蔬菜发展的风生水起。但是,这里的蔬菜大棚都是群众自发建设的,百姓对上级优惠扶持政策不了解,不仅没有享受优惠政策,由于没有牵头组织,尽管发展到100多亩,还没有形成合力和影响力,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了解情况后,全队民警与该村村干部、种植蔬菜户代表等聚集一堂,共同研讨帮扶蔬菜种植基地做大做强措施。经过商讨后,民警利用熟知政策、人脉关系多的优势,帮助菜农争取各级有关政策扶持资金,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让郭许村蔬菜“抱团”闯市场,从而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帮助群众增产增收。

      民心是杆秤,民意是面镜子。说起他们对村里的作用,考庄村村民李文武高兴地说:“以前村里群众法律观念淡薄,也没有包村民警,往往一些小的纠纷会越闹越大,最后不可收拾。现在好了,群众法律意识增强了,又有了包村民警,大伙儿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要报警,民警出警又快,看到他们,俺们心里也踏实了,更有安全感了。”

(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沈 巍)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