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让临淝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生态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让临淝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生态村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5/6 6:47:4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凤台县顾桥镇临淝村青年刘传群和妻子在上海种植蔬菜致富后,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立志——让临淝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生态村

     在凤台县顾桥镇临淝村,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在沪辛苦10载,种植蔬菜发家致富,在镇凤还巢政策的吸引下,夫妇二人2012年回乡创业,流转土地种植蔬菜,带领村民走上了种植蔬菜致富的路子。这对夫妇就是该村的青年刘传群和妻子宋道丽。
说起外出打工的日子,还要追溯到11年前。那一年,刘传群和妻子宋道丽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因工作难找,处处碰壁的夫妻俩决定返程。就在返程的那天下午,刘传群夫妻俩在上海火车站遇到家乡的一个朋友。朋友得知情况后,对刘传群夫妻俩说:“既然没找着工作,你可以到上海郊区承包土地种蔬菜,种植蔬菜比在上海打工挣钱高”。

      “了解这一信息后,我当时心头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和妻子终于在上海有了挣钱的门路;忧的是无种植技术,搞承包土地种植蔬菜没有技术亏了本金怎么办?”刘传群说,当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后,朋友的一席话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没有技术怕啥,不会可以跟我学,我可以帮助你。”简单几句话,让我们夫妻俩当时心里就热乎乎的。

      在朋友的帮助下,2003年,刘传群夫妇在上海浦东新区大胆承包10亩土地,种植黄瓜、番茄、茄子、辣椒、大豆等多种蔬菜。这一年,10亩蔬菜净获利达到9万余元。后来,夫妇俩种植技术、销售门路越来越好,10年来,刘传群夫妇俩已有百万元的经济收入。2011年7月,刘传群回到家乡探望父母时,听说镇里鼓励回乡创业,镇政府并给予一定性的优惠奖励政策后,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在他乡虽然靠种植蔬菜致了富,总不是自己的最终落脚点,我要回乡创业,带动周围群众一同致富”。谈及回乡创业的初衷,刘传群如是说。

      刘传群很快就把想法付诸实施,当年10月份,夫妇俩把10年辛勤耕耘的10亩蔬菜园转让他人后,带着孩子回到家乡。在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夫妇俩于2012年1月份从群众土地流转中承包了40亩蔬菜大棚,总投资60万元。他还招收本村比较困难的群众在大棚栽种蔬菜挣工资。这一年,刘传群的蔬菜获得丰收,虽然市场不太景气,也基本收回了成本。

      日前,记者在刘传群夫妇的蔬菜大棚基地采访时,看到刘传群和妻子正带着10名群众摘黄瓜,并装车外运。刘传群介绍说:“原来的蔬菜基地被征用了,这是去年新建起来的基地,虽说比原来的基地小了点,由于去年和今年行情看好,供不应求,天天都有菜贩来批发。截止到目前,这28亩蔬菜基地已收入140万元。”

      去年3月份,刘传群的蔬菜基地已获批“凤台县成群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称号。“有了这个合作社,俺要带动本村的群众靠种植蔬菜一起致富,让我们的临淝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生态村。”刘传群高兴地说。

(记者 李东华 通讯员 王玉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