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严守耕地红线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严守耕地红线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5/5 8:23:2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集中整治违法用地工作纪略

      为坚守“严守耕地红线”的底线,扭转全市“旧疮未根治,又添新伤疤”的违法用地形势,我市打响了一场违法用地专项整治攻坚战。早在今年1月,违法用地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展开,市委、市政府专项部署抓推进,倒排时限赶进度,抓重点、攻难点,坚决把违法用地宗数和面积降下来。截至4月底,全市依法拆除违法用地451宗,用地面积883.78亩,其中耕地面积720.01亩,违法用地不良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土地管理秩序实现较大转变。

      年初,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为契机,提前介入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先后召开五次工作调度推进会,进行了两次警示约谈,在全市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责任,建立了工作机制,形成了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为整改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据统计,专项工作启动以来,由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建立违法用地整改情况“一日一报”制度和督察机制,先后对全市违法用地整改情况进行通报33次,利用周末深入一线开展督察9次。

      鉴于全市2013年度违法用地宗数较多,违法面积较大,2014年违法用地仍在发生的不良势头,市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专项工作调度时,明确提出“坚决堵,重在疏,堵疏结合”的工作方案。“坚决堵”: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占用耕地的,限时坚决拆除并复垦到位;对重大典型案件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并进行曝光;对2014年新发案件“零容忍”,违法用地露头就打。2013年度以来,由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立案查处的违法用地达521宗,移交法院158宗,移交公安部门15宗,提出党纪政纪处分建议40宗。“重在疏”:针对用地需求矛盾大、农村土地管理困难多、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用地任务重等问题,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严格履行规划论证和审批程序,同时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存量土地挖潜盘活等政策,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确保了土地利用高效、集约和节约。对民生类、基础类的项目,坚持一事一议,一事一操作;对农民建房刚性需求,组织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制定宅基地审批办法,定期组织集中审批。

      堵疏结合,不仅及时遏制住了全市违法用地的不良态势,还有效的化解了用地矛盾。

      用地规范、有序关键在于建立完善规范用地的长效机制。

      在为期三个月的违法用地攻坚战役及后续行动中,宣传教育、部门联动、奖惩并举等系列致力于规范用地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以“早发现、早介入、早制止”为特点的动态巡查工作机制得到固化和加强。市国土资源局在各区成立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乡镇成立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队,各村聘用了国土信息员,形成了市执法监察支队、区监察大队、乡监察中队、村国土信息员四级网络,建立了“村报告、乡主体、区控制、市督办”的执法体系。同时启动国土监察问责机制,制定《淮南市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约谈问责暂行办法》,对违法案件多发、案件查处不力等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肃追究主要责任人及相关领导的责任。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我市面对违法用地的严峻形势,直面问题,敢于担当,采取了改革和完善执法体制、改进巡查机制、限期整改、强化拆除、实行问责等一系列措施,国土资源执法工作为之一新,我市违法用地的形势有了根本性的好转。

(记者 张鹏)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