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基础 做强基层
大通区民生工程工作重心下移
大通区在民生工程实施工作中,认真推行“一线工作法”,工作重心下移,“做实基础、做强基层”,提高了工作效能,确保了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执行和重点工作的全面落实。
区政府对省、市民生工程实施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和分解,与各乡镇、街道和区直责任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年终各单位目标考核,增加考核权重,严格兑现奖惩,实行“一票否优”。领导实行包保责任制,每个项目都确定了一名县干牵头,负责督促指导项目实施。区各项目分管领导坚持每月都深入民生工程实施现场进行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各乡镇、街道和区直责任部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组织协调,亲自解决问题,分管领导具体抓,坚持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抓工作。
该区在一线建立网络,建立民生工程联络员制度。各责任部门、乡镇街道指定熟悉政策、认真负责的同志作为民生工程联络员,主要负责本单位民生工程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联络、资料报送以及组织参与民生工程考核等工作。建立民生工程基层联络员人员库。在全区50个行政村、18个社区各明确1名干部担任基层联络员。区直各部门创新工作举措,对服务对象进行上门宣传解答、上门了解情况、上门征求意见、上门搞好服务,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抓创新、抓亮点促工作效能提高。
此外,区民生办在调研排查的基础上,根据民生工程管护工作的特点,分别制订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管护工作方案,细化和完善了后续管养政策体系,并落实专职人员管护,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管护资金100万元,确保了各项民生工程能够正常运转,有序运行。建立民生工程巡视制度,每个季度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界群众对工程点进行巡视、监督,形成政府、社会、群众三方共同参与,有机结合的后期管护新机制。
(记者 武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