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服务群众“接地气” 司法为民暖心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服务群众“接地气” 司法为民暖心间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4/22 6:56:3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市司法局深化群众工作推进法治惠民纪实

       4月,市司法局推进司法鉴定行业“诚信规范、执业为民”便民活动,发放通俗易懂的司法鉴定业务《便民服务手册》3000余份,办理司法鉴定案件812件;近日,该局又在全市公证机构开展创建“群众满意服务窗口”活动,要求达到服务态度端正、服务环境优美、服务制度健全、服务行为规范、服务质量优良五项“硬指标”……

      这些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创新举措,清晰地勾勒出市司法局践行和深化群众工作的坚定步伐。

     “群众路线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生命线,司法行政工作中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三大职能都与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促进公正密切相连”,采访中,市司法局负责同志表示,“以民为本、服务群众”就是司法行政工作最根本的立足点与着力点。

      解民忧 人民调解化解“烦心事”

      50多岁的李某(化名),小时候无父无母被伯父收养,后来因违法犯罪受到刑事处罚。这期间养父母离异,养父再婚,并生育一子,不久养父去世。现在李某刑满释放后要求继母给他一个安身之处,继母不同意。司法所等多次调解无果。“这是一起人物关系复杂的纠纷。”市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从市律师调解专家人才库中专门挑选律师,对涉及的人物关系和财产状况作了详细准确的分析,为调解提供可行性意见和法律依据。

     【延伸阅读】为更好地服务社会稳定大局,市司法局从全市执业律师中挑选了16位年富力强、精明能干、专业精通、热心公益的律师组成淮南市律师调解专家人才库,参与调解重大疑难、复杂的民事纠纷。“目前全市已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7个。”市司法局负责同志介绍说,并组织开展以司法所提升工程为重点的“基层四项重点工程建设年”活动,调解案件4810件,调解成功率达98.7%。

      暖民心 法制宣传走进“百姓家”

      4月10日,田家庵区司法局及公安分局工作人员来到田家庵区龙湖中学,为学校七年级在校生奉献了一堂内容丰富、讲解生动的法制讲座。“讲座老师把一个个真实案例和法律法规衔接起来,给我们分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安全问题,提出预防方案。”学生们纷纷表示,以后要树立正确的防范危险意识,做遵法守法的好少年。

    【延伸阅读】在工商银行试点开展“银行法治之窗”活动;开设法治淮南普法官方微博;加强以《淮南子》等为代表的具有淮南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深入街道、社区、企业、重点项目工程和建筑工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小型法制讲座……近年来,市司法局积极创新法制宣传的手段和途径,推进法治创建工作。最近,淮南市喜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市称号,市司法局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急民需 法律援助紧贴“群众心”

      潘集区李士刚、李传芬等农民工,2011年在刘刚承包的一建设房项目上打工,工程完工后,刘刚仅出具一份工资欠条后,就私下拿着工钱跑了。李士刚等联系刘刚,他一直推脱不愿支付工资。“实在没办法,我们只好寻求法律援助。”李士刚等人告诉我们,去年5月份,一行13人便来到刘刚户籍所在地的八公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援助中心很快就受理了我们的申请,还专门派律师帮忙打官司。”前段时间,八公山区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决被告刘刚向原告支付拖欠工资及逾期利息。

     【延伸阅读】法律援助是司法行政系统群众工作的重要领域。“我们以‘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为重点,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负责同志介绍说,近年来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57件,诉讼案件近500件。同时,市司法局正积极争取将法律援助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建立法律援助办案经费动态增长机制,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并加快市“12348”法律服务热线项目建设,加强配套流程和制度设计,力求取得最大使用价值。

(记者 何婷婷)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