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晚,联合执法人员突查渣土车运输及部分施工工地
治抛在升温,各方仍需努力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及改造对工程车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工程车辆中的渣土车上路时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及渣土抛洒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各地关注。针对我市部分路段渣土车出现的抛洒现象,4月10日淮河早报进行了报道,当晚,全市多部门立即前往主要路段、部分工地进行了突击检查。
淮河早报报道引起多部门重视
由于广场北路北端淮河大坝及姚家湾各有一个渣土倾倒点,广场北路与园南路成为许多运送渣土车辆的必经之路。一到夜晚,这两条道路上便会出现大量渣土车。运行中,个别车辆由于意外或操作欠规范情况而会出现路面抛洒,这也给环卫工人的清扫及市民出行带来不便。4月10日,早报以《抛洒随意,清扫不易,且扫且珍惜》一文,对园南路路面出现大量渣土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早报对渣土抛洒现象的报道,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请市容局阅,对媒体曝光一定要有回应。”市委副书记万以学当天一大早便对此事进行批示,要求市市容局等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在市市容局的协调下,市工程车辆运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建筑渣土管理办公室、田家庵区市容局决定当晚立即采取行动,对易出现渣土抛洒现象的重点路段以及一些施工工地进行突击检查。
夜查路面渣土车运行良好
当晚8点半,记者与联合执法人员来到了园南路。此时,渣土车已经进入“工作模式”,一辆辆渣土车源源不断地从检查点跟前驶过。
记者现场看到,有的装载渣土车的车辆自东向西行驶,有的则是反向行驶。据执法人员介绍,这些渣土车属于不同的施工工地,不同工地渣土倾倒点也不一样,向西行驶的渣土车经园南路取道广场北路前往淮河大坝附近的倾倒点,而向东行驶的渣土车则是经园南路前往姚家湾的一处倾倒点。
记者看到,为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抛洒现象,每一辆装载渣土的车辆,要么在渣土上方加盖了固定渣土的网兜,要么将车斗的挡板高高竖起。在这些装载了渣土的渣土车内,几乎每一辆车的车斗后部都空下一部分没有装满。“这个我们都是有要求的,要求渣土车在运送过程中后部不能装满,以免在颠簸或是转弯时出现抛洒情况。”执法人员解释称。
在现场,交警随机拦停了多辆渣土车,对驾驶员的驾驶证、行驶证进行了检查。“首先工程车必须按规定悬挂顶灯,而且晚上运输过程中顶灯必须亮起;其次我们看车辆是否悬挂号牌,看车辆尾部是否放大号牌;再次我们要看车辆装载中是否用挡板或遮盖物对渣土进行了固定……”在检查时,一名执法人员向记者详细讲述了检查项目。
在当晚的路面检查中,绝大多数渣土车在运输中都做到了按规定运输,但也出现了个别车辆车斗后部装载较满、渣土堆积较高以及车尾部放大的号牌不清晰的情况,工作人员对前两种情况的驾驶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令整改,后一种情况交警部门则进行了相应处理。
工地雇人清理路面的渣土
当晚9点多,记者和执法人员来到朝阳西路一大型工地进行突击检查。此时,渣土车正不断地在工地驶进驶出,在工地门口,多名身穿反光背心的“环卫工人”正对车辆带出来遗落在路面的渣土进行清理。
“这并不是环卫工人,都是我们工地雇的专门清理路面渣土的,”工地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市里相关要求,该工地每天晚上渣土车运送渣土时,都会雇请七八名保洁人员对路面进行清理,有时甚至会雇请十几人。
现场一名清理工人告诉记者,每晚他们七点半左右在渣土车准备发车前就会上路,工作到工地晚上不再运送渣土,将路面遗落的渣土全部清理完毕后再下班。
该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平时工地严格按照市里相关规定对渣土运输进行管理,再三要求驾驶员不超速、不超载、不疲劳驾驶,该工地还专门花10余万元购买了一台洒水车,每晚十点多来到工地待命,在保洁工人将路面遗落渣土清理完毕后,对路面进行冲洗。当晚10时许,记者看到,一辆水罐车缓缓驶至工地门口待命。
管好工程车辆大家在努力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加速,淮南市散流货运车辆保有量达6000多辆,在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超高、超限、超载、抛洒等各种违章现象,对市容环境、道路安全等造成影响,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年来不断进行专项整治,使治理工作成为常态化。
在治理抛洒现象方面,2011年起淮南市进行了专项整治,实施渣土车密闭改装,要求在建工地实现出入口道路硬化,安装车辆冲洗设备。2013年,市容、公安、交通等部门还联合起来专门成立了市工程车辆运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工程车辆的管理工作。
“在渣土车治理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4月14日上午,市市容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经过不懈努力,但目前主城区工程车辆抛洒现象还比较严重,一些施工工地没有做到出入口地面硬化,更多的工地没有安装冲洗设备,有的工地即便安装了也没有做到正常使用,同时一些工地没有办理渣土运输许可证,这些都导致了渣土抛洒现象的出现。
“目前一些地区属地管理落实得还不够好,在执法中还面临力量不足等困难,”这位负责人说,“我们将继续努力从源头上抓好管理,同时每晚都会派人在重点路段进行坚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出现抛洒或是其他意外情况。一旦出现抛洒,也将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清理。”
(记者 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