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精彩转型看审计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精彩转型看审计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4/15 7:15:1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写在淮南市审计局荣膺国家审计署集体三等功之际

      近日,国家审计署对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进行表彰,淮南市审计局被授予公务员集体嘉奖,荣膺集体三等功。这是该局连续第三年受到国家审计署表彰,也是建局以来获得的最高殊荣。

      近年来,市审计局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审计转型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在加快推进“四争”目标、建设美好淮南征程中,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审计转型的“航向标”

      淮南审计将自己定位为党委政府的“参谋”,人民群众的“眼睛”,公共资金的“守门人”。该局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加强宏观调控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开展各种专项资金审计,全面跟踪政府资金运用,既保证了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顺利实施,又有效防范和控制了风险。在如火如荼的“大建设”中,“审计元素”频频闪现:制定出台《淮南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和《淮南市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创新管理模式,根据投资概算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建立投资审计“经验值库”等方式,着力构建具有淮南特色的“制度办法引领、国家审计主导、社会中介参与、内审专家补充、全过程跟踪监督”的政府投资立体审计新模式,逐步实现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审计全覆盖。仅2013年,该局就对多个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核减工程价款2.82亿元,看紧了政府的钱袋子。

      与群众期盼同频共振,是审计转型的“生命力”

      民之所盼,即审计情之所系。三年来,市审计局先后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30多项民生工程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历数改善民生的喜人成果,指出资金管理上的缺失和漏洞,提出整改意见和问责建议,确保了各项惠民政策落在实处。市审计局还在全省率先开展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2009年以来,共对104名村级负责人进行了审计,查出各类违规资金1.98亿元,移送纪检监察部门19人,有力加强了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淮南审计立足我市资源型城市特点,在全国率先出台政府性规章《淮南市资源环境审计监督办法》,并于今年组织实施电力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污水处理两个专项审计调查,标志着淮南资源环境审计监督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有力推动了我市生态文明和“两型”城市建设。

      与强基固本上下呼应,是审计转型的“路线图”

      审计转型,需有顶层设计。为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形势,市审计局结合实际,深入调研,草拟了《淮南市政府性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同时,制定了《淮南市2013——2018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淮南市审计局工作规则》等制度,不仅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使审计转型有章可循。审计转型,需要夯实内功。为切实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2013年,全市审计机关开展了“质量提升工程”,严格执行审计项目闭环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审计质量标准体系和保障措施。同时,将转型战略目标细化为审计工作具体目标,在审计内容、组织方式、现场管理、成果运用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审计转型,还要有一支善打硬仗的“铁军”。该局以打造学习型机关为突破口,着力加强复合型审计人才、专业领军人才、业务骨干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和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把“实”、“高”、“新”、“严”、“细”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并通过干部交流轮岗、选拔任用竞争上岗等措施,鼓励审计干部争先创优、“跳起来摘桃子”,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干部队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向审计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法制建设为审计提供的新空间,面对社会各界对审计提出的新期待,审计转型,淮南仍在探索。

(记者 祁昂 通讯员 崔燕)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