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整治作风之弊系列评论之四
暖人心者,莫过于一个“情”字。作风生冷,必将伤民情、寒民心、失民意。
“冷”的典型特征是:对群众缺乏深厚的感情,对基层缺乏服务的真情,对工作缺乏敬业的激情,对事业缺乏奋斗的热情。
冷漠对群众。对人民群众既没爱心,又没耐心,对群众疾苦感受不深切,对群众冷暖漠不关心,遇到群众诉求推诿塞责,态度粗暴、作风冷横。
冷淡走基层。习惯于端坐“衙门宝座”,很少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即使下基层只是抱着应付的态度,不与群众同坐“热炕头”,不与群众同去“田间地头”,不把民事放“心头”,与老百姓的交流如蜻蜓点水,甚至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当面满口答应解决,事后却不闻不问。
冷面去服务。以“官老爷”自居,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办事打官腔。“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毕现,“玻璃门”、“弹簧门”、“中梗阻”的不良现象滋生。
“冷”之风盛行,势必会损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领导干部对群众态度冷漠只会让群众寒心,对党和政府离心离德。
“冷”之弊不除,必然会一点一滴地侵蚀党群干群关系,切断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冷”之症不治,最终会使患病者因“病情恶化”而导致权力的滥用,容易滋生腐败等不正之风。
治冷,才能走进百姓心,走好群众路。以百姓之心为心,心暖心提升向心力,广大党员干部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心暖心提升向心力,要认清“我是谁”,深化于学,受民监督。
权为民予,须权为民用,常怀敬畏之心。面对加快淮南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奋力争先进位的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广泛性。不仅要加强思想理论的学习。还要放下架子,揣起面子,大胆地、虚心地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同时,领导干部要积极欢迎群众监督、正确对待群众监督、用监督来提升自己,改进不足,取得信任。
心暖心提升向心力,要围绕“依靠谁”,内化于情,与民交心。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唯有情真,才能行深。要多与群众谈心交心,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真正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像对亲人那样满怀挚情地善待他们、像对亲人一样满怀真情为他们服务,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系,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心暖心提升向心力,要围绕“为了谁”,外化于行,为民解难。
党员干部不仅要与群众在感情上“交心”,更应该增强宗旨意识,把为群众服务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标准、自身的自觉行动和自身的价值追求,在实践中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回答“为了谁”。各级党员干部要以保障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体民情,听民心,汇民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各机关窗口单位要强化主动为民服务意识,主动联系服务对象,询问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真正树立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获取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治冷,心暖心提升向心力!只要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将“百姓之心”永远扎根在自己“心”中,真正把群众当老师、当主人、当亲人,“冷”之症定会彻底根治,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会越走越宽广。
(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