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整治作风之弊系列评论之三
作风散漫似一颗“毒瘤”,其“毒性”不可低估。
散,就是纪律涣散、作风散漫。其与庸、懒相伴相生,是典型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官僚作风的反映。
一些干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阳奉阴违、自行其是,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一些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迟到早退、擅离职守,或串岗闲聊、上网游戏;
一些干部“神龙见首不见尾”,或心不在焉、习惯“走读”,或作风飘浮、脱离群众……
有人认为,与“庸”和“懒”相比,“散”算不上大毛病,不必小题大做。殊不知,如果听之任之,就会侵蚀队伍,损害形象,阻碍事业,影响发展。
“散”字当头,带来的是机遇丧失。一些部门干事创业的基础条件本来较好,但由于有的干部养尊处优、涣散松弛,致使资源被浪费、机遇被错过,事业原地踏步。
“散”势泛滥,将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背后往往隐含着施工、调度、管理等方面的松散混乱。
“散”风蔓延,必然导致个人无所作为,甚至失职、渎职,必然导致单位一盘散沙,一个地方思想混乱、人心涣散、工作受阻、事业延误。
一斑而见全豹,滴水可知沧海。种种“散”的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是精神上的懈怠,是责任感的缺失。
作风散漫,何谈干事业!作风散漫,何以谋福祉!
淮南的转型发展,迫切需要摒散求严,“四争”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治散聚力!
治“散”重在“严”字当头。以治散聚合力,方能把全市广大干部的心思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治散提升凝聚力,必须严肃党风党纪,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认识。
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机关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改善其精神面貌,从思想认识上端正工作态度,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奋发进取、勤政为民的工作意识,促进党政机关形象的改善和提升。
治散提升凝聚力,必须严明责任担当,强化工作协同,服务中心大局。
面对互不支持、互不配合、互相推诿的本位主义,要以淮南的发展为重,以群众的利益为重,自觉服从于中心大局、服务于中心大局、对中心大局负责,着力解决好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沟通不力、效率低下的问题,融入到全市“一盘棋”中来。
治散提升凝聚力,必须严守规章制度,推动作风转变。
要不断完善工作制度,特别是督导考核机制,用规范的工作制度来监督人、督促人;将工作完成情况与个人的工资待遇进行挂钩,用工作成绩来激励人;让人员和工作都处于制度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让每一名干部各司其职,各尽所责,坚守做人为官的底线。
治散提升凝聚力,必须严格监督约束,杜绝作风散漫。
要增强纪律约束力,就必须动真格,坚决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无组织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散漫作风,坚决纠治基层干部“走读”和机关干部上班时间聊天玩游戏等不良现象,坚决查处推诿扯皮、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
唯有如此,治散才能真正见实效,效能建设才能真正上水平,党员干部才能凝聚战斗力,加快淮南发展的强大合力才能真正形成。
(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