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整治作风之弊系列评论之二
“懒政”源于“懒官”。
“懒官”之懒的典型症状为:心懒手懒腿也懒,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岗位不在状态,慢作为甚至不作为。
学习懒: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
修身懒:信念动摇、意志消沉,不勤于道德修养,不注重生活细节,忘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党内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够。
工作懒:不抓落实,对部署的任务,盯得不紧、督查不力、跟踪问效不够;不动脑子,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催不办、不推不动。
事业懒: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
晚清名臣曾国藩云:“百种弊病,皆从懒生。”当前,我市党员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学习懒、修身懒、工作懒、事业懒的现象。
“懒”的病症,虽不普遍,但如不严格治理,会像毒瘤一样腐蚀党风、政风和民风。
其一,懒惰习气,会蚕食党员干部的激情和美德,消磨其才智和能力,致使能人变庸人、先进变落后。
其二,“懒政”会降低服务群众的效率,激化党群、干群矛盾,损害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与群众基础。
其三,“懒政”会成为发展软环境的瓶颈,贻误经济社会发展大业。
基于此,时下,整治作风之弊,治懒倡勤,提升执行力。实为民心所盼、时势所需。
治懒,勤愈勤提升执行力,要在开展思想教育、提升宗旨观念上下功夫。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治理“懒政”和“懒官”,需要切实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满腔热情地做好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以优质高效的业绩取信于民。
治懒,勤愈勤提升执行力,要在强化明确职责、严肃追责问责上做文章。
“懒官”敢懒,一个重要原因是职责不明确、失职没追究、渎职无处理。2014年全市“两会”,对今年工作进行了系统布局和科学谋划,确定了今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要将这些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个单位、落实到每个干部,强力推行主体明确、责权对称、职责清楚、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目标责任制。同时,并严格责任追究,对久拖不决、决而不行的工作事项,实施责任倒查和追究,让工作目标产生工作压力,让工作压力催生工作动力,让工作动力生成工作执行力,让有责任的单位领导坐不住、等不得,让有任务的岗位干部拖不起、懒不了。
治懒,勤愈勤提升执行力,要在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监督管理上求突破。
制度是刚性的约束机制,要从干部选拔、问责、考评等各个方面,切实构建起相应的制度体系,并监督管理到位,真正形成治理懒政的长效机制,为党员干部锻造“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让“懒政者”受罚、“勤政者”有位。
治懒,勤愈勤提升执行力。在全市上下形成不想懒、不敢懒、不能懒的干事创业氛围,进而加速发展的速度、加快转型的深度、推动跨越的强度,把我们的发展思路变为科学发展的实践。
(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