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整治作风之弊系列评论之一
作风之弊中,“软”的特征表现为:遇到问题软、坚持原则软、敢抓敢管软、较真碰硬软。
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为官哲学,不敢坚持原则、不敢触及矛盾,好人主义严重。
对同级,极力保持一团和气,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讲关系而不讲原则,患得患失,怕得罪人;对下级,有心“栽花”、无意“栽刺”,在管理上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有的怕冒风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上因循守旧、工作中墨守陈规,习惯于用文件套工作、凭经验办事情;
有的畏难怕险,不敢迎难而上,见困难就缩、见问题就拖、见矛盾就躲,只求“官帽”不丢、不求工作出新,更不求工作出彩……
“软”,虽然在我市干部队伍中并非主流现象,虽然在某些干部身上的反映程度深浅不一,但后果却是严重的。
一方面,好的机遇错过了,好的措施弱化了,好的项目耽误了。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利益受损了,肚子里的怨气增加了。“软”,其害大矣!它与淮南全面转型、跨越发展的重任格格不入,与广大群众对发展的期盼格格不入。
如果说违法乱纪、贪污受贿是显性病症,是干部作风的“致命伤”,那么“软”的顽症则是隐性病症,是干部作风的“慢性病”。
小痛不治,久成重疾;小病不除,大患难医。
整治“软顽症”,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根除“软顽症”,是240万淮南人民的强烈呼声!
治软,硬碰硬提升战斗力。具体的整治标准是“以治软提能力,以治软增效率,以治软正风气,以治软立规矩”。
以治软提能力,务必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做到“可以有平静的心态、不能有平庸的表现”。
要把学习贯彻“三严三实”和焦裕禄精神焕发出来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转化为做好当前工作,加快淮南发展的强大动力,突出破解“燃料向原料转变、地下向地上转变、高碳向低碳转变、有烟向无烟转变”产业转型上的难题;突出破解“双增双万、重大项目、创新驱动、三区改造、城乡提升”重点工作上的难题;突出破解“行政审批、要素瓶颈、区域合作”改革开放上的难题。
以治软增效率,务必进一步强化为民意识、勤政意识,做到“执政以民为本、为官以干为重”。
要始终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始终把基层、企业和群众的事当作自己家里的事,始终以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终标准,雷厉风行、立说立行,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责任”。
以治软正风气,务必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多为发展想办法、少为推诿找借口”。
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凡事多想想自己肩头的责任,凡事都从淮南发展大局出发,管好该管的事、干好该干的活,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以治软立规矩,务必进一步强化原则意识、求实意识,做到“宁可得罪眼前人、绝不耽误发展事”。
要把原则看得比选票更重要、比“人缘”更重要,在原则面前不做和事佬、不当老好人,敢讲真话、敢道实情,敢抓敢管、敢于碰硬,该反对的要反对、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提醒的要提醒。
治软,是项大工程,是场持久战。全市上下一定要在深化认识上下工夫、在完善措施上下工夫、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在加强监督上下工夫、在严格考核上下工夫,特别是要在领导带头上下工夫,不见成效不撒手,不达目的不罢休!
(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