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在优化,产业在升级,作风在转变。春天里,记者探访凤台经济开发区时感受到——机声隆 春意浓 人匆匆
春天里,走访凤台经济开发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繁忙奋战的项目建设者……记者看到了“春”的景象,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在落地、在拔节、在成长;感受到了“春”的力量,干群弘扬“抓铁留痕、踏石有印”精神,追逐着“活力、平安、宜居、幸福、美丽、魅力”开发区的新梦想。
看梦想——打造“活力、平安、宜居、幸福、美丽、魅力”开发区
梦想凝聚力量。
今年是凤台经济开发区成立的第十一个年头。站在新起点,开发区该走向何方?为明确思路,区党工委、管委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民意,接地气,共吸纳各类建议和意见300多条;并组织干部职工赴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取“他山之石”。“我们有‘中原经济区’、‘合淮同城化’两大战略平台的天时,有淮河绕城的地利,有干群想干事创业的人和,天时地利人和齐聚,何愁大事不成。”开发区领导班子达成一致共识。
沐浴改革春风,区党工委、管委提出围绕“西部新城区、商贸中心区、工业集聚区、生态旅游区、生活宜居区”的战略定位,以“深化改革、全面转型、基础设施、机关效能”四个年建设活动为抓手,着力打造“活力、平安、宜居、幸福、美丽、魅力”六型开发区。
看干部——作风在转变,服务更贴心
古人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无小,不为不成。”
正月里,春寒料峭,年味依然正浓。开发区领导班子便出发了——目的地是浙江杭州、东阳、宁波、温州等沿海发达地区,拜年会商、以商招商,并就汽车城项目、欧联工业地产、鼎力工业地产、浙商服装园、工业地产(鞋城)等项目达成初步共识。
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激发了干部职工的正能量。3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安徽六合同心风能设备有限公司采访时,巧遇开发区社会事务部负责同志在给企业送政策。“我们会做到‘两个到位’,一是政策执行到位,二是资金落实到位,请企业放心。”虽是一席简单的话语,却解开了企业负责人心中的“疙瘩”。“我们企业是绿色照明企业,最关心节能补贴问题。刚才,开发区同志的一席话,让我们放心了,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园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企业负责人岳文林表示。
看环境——企业的需要,政府的工作导向
环境是园区发展的软实力,是金字招牌。
“我是来听企业意见的,为企业解决问题的,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这是开发区党工委负责同志在走访金域龙湾项目时,开门见山的一席话。
“把问题请进门,解决问题人对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发区领导从节后上班第一天开始,就重点围绕汽车城项目、东方国际等项目进行走访,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明确时间节点。
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园区坚持立行立改,强化服务意识,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实行“一个项目、一名负责人、一抓到底”的工作方式,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式”全方位服务。针对园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园区提出提供“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条件,已规划了一个22万伏变电站、两个11万伏变电站,能满足中远期发展供电需求,目前该规划设计方案已评审修改定稿,等待规委会审批通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项目均已完成立项、可研、环评工作;天然气储配站供气项目已开工建设,可解决园区企业、居民及车辆用气;加快凤寿路改造及一环、两横、三纵路网,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看项目——在落地、在拔节、在成长
做大经济总量,优势在项目,希望在项目。
开发区坚持“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的“五抓”原则,工业项目建设序时进度良好。省“861”重点项目皖能垃圾发电,主厂房主体结构已完成,锅炉本体及连接管道已经全部安装;国力液压机械制造项目、锅炉厂项目厂房建设已全部完成,并投入生产;对垂直轴小型风力发电机项目、恒远电子矿机配套项目等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一手抓优惠政策落实,一手抓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推进企业升级,提高企业效益。
大项目带来大发展。据悉,目前园区在拆在建待建项目共计23个,其中工业项目13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个、商贸流通类项目2个、地产类项目7个。1-3月份,先后接待浙江、重庆、上海、四川、合肥等地客商20多批次、60余人,先后赴杭州、东阳、宁波、温州、瑞安、福州、厦门等沿海城市外出招商,就浙商服装园、工业地产(鞋城)等项目达成初步共识。
(记者 朱庆磊 通讯员 孙蓓蓓 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