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力推新举措 创造人居环境凸显新亮点
上郑棚改上演“第一拆”
3月28日上午,田家庵区上郑广场棚户区改造“第一拆”上演。这也意味着,淮南人翘首企盼的这一重要棚改项目迈出了关键一步——沿线房屋拆除工作正式启动。
洞山东路北侧拆除现场,持续传出墙体崩落的响声。具有突破性的“第一拆”,当天开始拆除的是皖新传媒淮南新华书店物流中心,建筑面积为2400平方米,占地约4000平方米。记者了解到,该物流中心已迅速完成了新学期教材的发放,提前5天腾空了中心办公室,并将在3日内拆完所有建筑物。
“上郑”,地处繁华市区洞山,又紧依三条交通主干道,而愈发成为聚焦点。目前,该地段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典型的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当地居民改善居住环境期望更为迫切。
“建设一个美丽的家园!”经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全面启动上郑广场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工作。所有的被征迁户,都收到了情真意切的一封信,听到了一句重如千金的承诺:“让广大上郑广场地块的居民能够充分享受地区快速发展的成果,彻底改变该区域脏、乱、差的落后局面,创造一个舒适、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美丽的上郑广场蓝图,已向社会公开展示。作为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上郑广场棚户区改造表明了党和政府改善广大居民生活条件的信心和决心。其具体范围,包括淮河大道以东、淮舜南路以西、合阜铁路线以南、洞山东路以北以及市苗圃地块,共涉及征迁户1500余个和13家单位,征迁面积达71万平方米。
棚改的春风,拂动上郑地块时来得真快!以群众工作为总领的指挥部于2月12日应运而生,下设“一室七组”,并入驻老市直机关大院靠前指挥。16个征迁工作组60多名区机关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带着感情,每天奔走在征迁现场,挨家挨户讲政策、解难题,面对面了解民情意愿,一对一帮助百姓算好拆迁安置账。
践行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田家庵区广泛倾听群众心声,根据拆迁户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有部分被征迁户希望就地还原住房,指挥部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在上郑广场北段提供1700套回迁新房;又有部分被征迁户仅仅需要小户型房,指挥部认真了解群众诉求后,又在3种房型外加了57.7平方米的小户型。
让老百姓在征迁中受益,让老百姓在征迁中满意——据披露,该区已通过政府采购,提前招标安排了3家搬家公司,免费为群众提供助搬服务。
记者来到了指挥部,感受到了一番紧张工作的气氛。据指挥部负责同志介绍,上郑广场项目坚决做到依法征迁、阳光操作、政策公开、规则公开、4000套安置房全公开。
与征迁的快节奏相呼应,上郑地块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区工地热火朝天,机器作业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辆辆满载土方的重型卡车穿梭不息。建设场面看上去很有声势。19幢高楼将在这里崛起,已有8栋楼的基础露出地面。早于今年1月,田家庵区政府就在市苗圃地块先期启动了安置区建设。先建后拆,边建边拆,上郑棚改尽最大努力急被拆迁户之所急。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上郑棚改“第一拆”肩负使命先行,为当地居民捎来了福音:就在这一片,将建设淮南最大的室内公益性菜市场,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
为圆百姓的“宜居”梦,上郑棚改沐浴春风一路前行。展望535亩热土上,你将看到约150万平方米建筑物纷纷拔地而起。上郑广场问世后,将打造为淮南市又一地标性城市综合体。绽放洞山东路的这一新亮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 胡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