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畜禽繁殖、生长旺盛的季节,但随着气温的逐渐转暖,这一阶段也恰恰是各种动物疫病的高发期——春季动物防疫“莫等闲”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江淮大地上已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对于畜禽养殖业来说,却仍然没有度过“冬天”,春季动物疫病防控才进入紧要期。
如何做好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广大养殖户在春季畜禽饲养管理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近日,记者走访了市畜牧局的有关专家。
市畜牧局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说,由于人感染H7N9病例的存在,加之春季气温变化异常,是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活跃期,很容易诱发动物疫病发生,所以今年我市的动物防疫工作形势比较严峻。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我市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市防指要求各地要切实做好今年的春季动物集中强制免疫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根据国家和省里的部署,今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从3月7日正式开始,4月底全面完成集中“强免”工作,之后进行评估,进行补免,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效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我市强制免疫注射的病种有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等四种。在春季动物集中强制免疫过程中,市防指要求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统一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标识、统一免疫档案”的“五统一”和“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五不漏”要求,组织专人开展集中强免工作。对疫苗要求是专人专账专户进行管理,领用和使用必须建立台帐,确保疫苗的质量,不会影响到疫苗的接种效果。对于检疫、防疫人员,特别是村级防疫人员,要求各县区要做好培训工作,保证操作按照要求、到位,做到真打真有效。同时,按照市防指的要求,实施强制免疫后,各县区动物疫病防控机构还要安排人员到养殖场进行抽样检测,如果效果不理想,要进行补免。从事动物防疫的人员要做好日常动物疫情的监测,一旦发现有可疑疫情,要立即报告,把可疑疫情扑灭在最小范围内,减少损失。
“除了做好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以外,对于动物常发性疫病的免疫工作也不可忽视。”市畜牧局有关专家还告诉记者说:“由于越冬后的畜禽体质欠佳,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在管理上稍有不慎,轻者会影响畜禽繁殖生长,重者会发生传染性动物疫病,造成较大的损失。因而,养殖户们必须抓好日常饲养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养殖场要建立门卫人员的管理制度,一般人员不经过消毒、不经过允许不能进入养殖场。室内外、舍内外环境卫生清理以后,每周最少要进行一次消毒,室内的话最好做到三天一次消毒。天气变化的时候,要注意场舍门窗关闭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冷空气进入,可能诱发疫病。此外,一旦场区内出现病死畜禽,必须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切断动物疫情传播途径。”
(记者 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