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让“母亲河”更健康更美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母亲河”更健康更美丽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3/24 7:05:0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开展采砂管理“北击”专项行动综述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2013年12月25日至2014年2月25日,根据省河道采砂领导小组的有关文件要求,我市组织开展了代号为“北击”的采砂管理专项执法行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采砂管理专项行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调度,制定了行动方案,明确了部门责任,同时将非法堆砂场、采砂船只综合整治纳入到了我市“三线四边”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部署之中,采砂管理“北击”专项行动在全市迅速展开。

      自开展打击非法采砂综合整治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水利局牵头,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各县区积极行动,整治活动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和力度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3月14日,我市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打击行动共计38次,公安干警、执法人员参与1700余人次,切割取缔非法采砂船只127艘,销毁、沉没非法采砂船只6艘,销毁采砂设备54台套,依法行政拘留5人,集中停靠在21号标高架采砂船只191艘,尚有26艘正在向集中停靠点转移。

      为从源头上打击非法采砂,强化采砂船只集中停靠管理,我市将原有的18个采砂船只集中停放点调整为潘集区与怀远县交界处(21号标)一处,明确集中停靠点看管人、责任人。根据“北击”采砂管理专项行动方案部署,由所属县区组织对境内采砂船只进行切割转移,市公安、水利、海事、供电等部门全力配合。

      紧抓“北击”行动契机,我市在《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南市淮河河道堆砂场及违法建设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堆砂场及违法建设综合整治,市水利、海事、公安等部门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加强巡查,严厉打击非法卸砂,县区人民政府对于参与非法卸砂的码头予以查封,立即组织拆除,全面清理非法堆砂场及违法建设。目前,全市共已清理非法堆砂场133户,清除砂量923316吨,拆除违法建设7600余平方米,拆除非法码头52个。同时,我市对原有17处堆砂场调整为大通、凤台、潘集三处,大通洛河洼堆砂场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和一期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正在进行施工建设,建成后,将由淮南市辰逸砂场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

      自石姚段、洛河洼采区各100万吨河道采砂经营权成功拍出后,我市已按照《安徽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规定制订两个可采区现场监管办法和资金使用办法,督促中标公司做好洛河洼可采区采砂许可材料的申报工作。目前已完成可采区标志设置和6名现场监管人员的招聘、培训工作。

      据市水利局负责同志介绍,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市采砂管理综合整治行动目前取得了空前的效果,非法采砂得到了有效遏制。为扩大整治成果,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采砂船只和堆砂场综合整治,逐步完善21号标采砂船舶集中停靠点设置,加强船只集中停靠管理,加快洛河洼堆砂场建设和可采区开采工作,逐步建立采砂管理长效机制。

(记者 苏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