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优秀旅游商品集中展示活动侧记
“晶莹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质地细腻,无黄浆水味,托也不散碎,故而名贯古今。”在百度搜索上输入“淮南八公山豆腐”一词,词条里就会跳出这样形神兼备的描述,令观者立即浮想联翩、口角噙香。而在3月19日举办的淮南非遗文化项目展上,位列一席的淮南八公山豆腐让市民领略到的就不仅仅是舌尖上的惊喜,更有美食背后一系列复杂工艺流淌出的浓浓文化韵味。
3月19日一大早,作为上窑庙会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中“文化”的重要体现环节,淮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优秀旅游商品集中展在霏霏春雨后如约亮相。在上窑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小广场上一张张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及淮南市本地各种非遗项目的宣传板早已备齐迎展;主办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林业局、大通区政府则为体现非遗工艺的地方特色展销品搭起了八个火红的展台。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儒江,副市长吴静前往参览。
八公山豆腐、紫金砚、寿州窑陶瓷、紫金印、淮南剪纸、淮南牛肉汤、顾桥陈醋、芦集绿豆圆子……吃的赏的用的这都有,但是展览本身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们遴选展销的,都是容易表现的遗产形式,而我们更关注的,还是这些食品、工艺品背后世代传承的工艺流程和其中包含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元素。”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在大名鼎鼎的淮南剪纸展位前,淮南市剪纸协会会长张传锦聊起其技艺和作品自信又自豪。“我们创作的宣纸染色剪纸系列荣获了第四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大赛金奖,这是淮南旅游产品获得的最高奖呢。多层染色和装裱我们在全国数一数二,这可是画龙点睛之笔。”张传锦是经验老到的工艺人,说到这里的她却缄了口、笑而不言,“这是关键,也是秘诀。”
淮南是一方历史悠远、文化深厚的土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藏也异常丰富。自2008年我市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以来,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1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位、省级非遗传承人22位,市级非遗传承人50位。“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存续的重要价值所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量挖掘、保护和传承好这现存的文化脉络。”淮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毛洪生说。
以非遗项目花鼓灯、推剧、淮河大鼓等为主的民俗文艺演出更是热闹非凡。一位位表演大师、一种种节目绝活,蓄着力、攒着劲,演出精彩不断,群众叫好不断。展示、展演、展销相结合,充分展示了淮南非遗资源的丰富多样。当天上午,活动吸引了淮南、蚌埠、怀远、寿县等3万余名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看到本次活动群众热烈的反响,活动主办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文化兴市共筑中国淮南梦!组织这次非遗项目和优秀旅游产品集中展示,就是为了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引领民间文化活动发展,提升淮南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向群众展现我们淮南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广大群众参与保护非遗的意识,增强作为淮南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