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程车辆运输抛洒现象探究
阳光明媚,花红柳绿。雨夹雪的寒冬过去后,淮南的市民们尽情享受着和煦的春风。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这和煦的春风中,尘土的味道重了些,这就是道路抛洒。近一段时期,市民发现在我市的朝阳路、国庆路、舜耕路及山南新区一些主要干道上尘土飞扬,一辆辆“泥头车”的车轮满是泥行驶在道路上,小块泥土化作尘土在空气中飞扬,大块泥土则被来往车辆压成一块块“泥饼”,紧紧粘在道路上。行驶在道路上,不时看到保洁人员用铁锹艰难地清除“泥饼”。
治理工程车辆道路抛洒工作在我市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为何近期抛洒现象愈演愈烈呢?3月10日上午,记者陪同城管队员来到部分工地进行查访。我们第一站首先来到位于国庆路边的安成棚户区改造项目工地,没有保洁人员,没有硬化路面,没有冲洗设备,车辆过处车轮粘泥,尘土飞扬,工地附近“泥饼”遍布。据介绍,该项目工期一年,如果不进行治理,很难想象一年后这里的环境将是一种什么景象。在朝阳中路的数码城工地,依旧是没有任何保洁措施,工地门前的朝阳路被厚厚的尘土覆盖,据说该工地因为抛洒前两天才被城管执法人员堵过工地的大门,但是收效甚微,土方车依然我行我素。3月5日,城管执法人员会同城建、交警部门对河南四区的22个工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检查。从检查结果看,在治理抛洒和保洁方面除了山南城建大厦二期以及大通金丰易居二期工地较好外,其他工地检查一概不合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期我市道路抛洒现象频发有这么几个原因:春天气温回升,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前段时间雨雪天气造成泥土潮湿,容易被车轮粘带;最重要的是一些开发企业、土方转运企业没把整治道路抛洒工作当回事。
一说到道路抛洒,市民往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城管环卫部门,但是要治理抛洒绝不是哪一个单位就可以轻易完成的工作。比如说,城管环卫部门发现了某一工地存在抛洒现象,环卫工人的职能只是把抛洒的地方清理干净,却不能阻止工地再次抛洒;城管执法人员的职能就是苦口婆心地一遍一遍劝说施工方安排保洁人员,完善保洁措施,一不能让工地停工,二不能查扣车辆。执法手段上的缺失让城管执法人员也显得无奈。
其实,工程车辆抛洒问题并非绝症。牵涉到工程车辆抛洒问题的无非是项目建设方、渣土转运方和驾驶员。项目建设方要认真执行关于文明工地建设的各项规定,要硬化施工现场,要建车辆冲水池,要配备相应保洁人员;渣土转运方要按照市工程车辆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转运;交警部门要对抛洒车辆进行严肃处罚等。
治理工程车辆抛洒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工作,只要思想上予以重视,只要职责明确,只要杜绝尸位素餐,去除道路抛洒这一城市“恶疾”指日可待。
(记者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