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实施村党组织量化考评工作纪实
春节过后,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起步之时,一场针对村级党组织建设的量化考评工作在淮南48个乡镇、561个村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2月25日下午,在大通区洛河镇王庄村,60余名党员、群众代表齐聚到村文体活动中心,召集他们开会的,是镇考核组,主要任务是对村党总支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测评打分。
“下面我就我们村党总支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向大家汇报……”测评会第一项,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宫万全向党员、群众代表介绍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后,每位与会的党员、群众代表都领到了《群众对村级工作满意度测评表》和村“两委”作风建设征求意见表,对村级工作进行测评,对干部作风提出意见。
“这种随机抽取的党员群众、无记名投票的考核,让我们自由表达意愿,一能公平公正公开,二能督促干部做好工作。村里工作干得好不好,村民心里一本清帐,只有实打实为村集体、村民办事了,大家才能给你打高分”党员代表宫磊对这种民主测评方式给予肯定。
“班子团结情况怎么样?村干部平时工作有没有责任心、廉洁自律做得怎么样?村支两委为群众办实事情况如何?四议两公开执行情况?干部作风怎么样……”测评大会进行的同时,另一边的会议室里,镇考核组成员与群众代表宫传爱个别谈话也开始了,班子建设、事业心、工作能力、为民办事、廉洁自律等是考核谈话的重点。“书记不是我们本村人,但大家都很信服他,他做事公道,没有私心,给村里办了很多好事实事。村里遇有重要事情,都要举行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协商决定。”回答考核组提出的问题,宫传爱毫不吝啬地夸奖村干部的工作实绩,修路、装路灯、绿化、安摄像头、扶助孤老……一桩桩、一件件,如数家珍。
王庄村的考评工作,是我市开展量化考评入村考核工作的一个缩影。这场考核,由县区组织部门牵头,乡镇党委具体实施。“此前,镇里对各村也有年度考核,但仅限于党建。这次市里出台的考核指标不仅包含了党的建设内容,还有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日常管理、组织评价、群众测评等指标,涵盖面更宽,也更加科学。”洛河镇党委书记孙春来介绍,考核工作组织党员、群众为村干部测评打分,把反映村干部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落实情况等内容作为考评的重点指标,赋予较重分值,既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也增强了考核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过去干的多少、好坏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现在镇里对照指标打分,还有群众测评,考评结果公开,真是动真格!”宫万全感慨地说,有了这项考评制度,时刻警醒我们村干部,一刻都不能松懈,工作要更加努力。毕竟,谁都不愿意排名倒数。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正是基于此原因,去年11月份,在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上下联动工作中,市委决定将开展村党组织量化考评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研究出台了《关于实施村党组织量化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以科学的考评措施激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为实现“四争”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有考核,结果运用是关键,提升工作才是目的。潘集区架河镇是我市实施村党组织量化考评的试点单位,该镇2013年初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考评试点,镇党委对全镇11村党组织2012年度的工作进行了量化考评,兑现了奖惩,并研究制定2013年度村党组织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工作方案。“从今年刚刚进行考评情况看,上年度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均得到了有效解决,充分发挥了考核工作‘指挥棒’和‘助推器’作用,扩大了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调动了村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潘集区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说。
据悉,对全市所有村级党组织进行量化考评,淮南此举在全省开创先河,也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出了新路子。
短评:用好量化考评这把“尺子”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班子是基础,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是关键。出台《关于实施村党组织量化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是我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制度性成果。在村党组织中进行量化考评排队,谁好谁差一目了然,有利于更好地把农村党员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凭本事吃饭、靠实绩进步上来,形成那种奋发向上、比学赶超的良好竞争机制,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有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为美好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 李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