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下午2点,大通区上窑镇红光村村委会新建的保鲜库一楼“人满为患”,200名左右的残疾人在这里倾听着由淮南市残联、大通区残联、大通区科协联合举办的葡萄种植技术讲座。
正是培训好时机
2月27日下午,记者前往以种植葡萄而远近闻名的红光村。在红光村,除了少量的麦田,这里基本上种的都是葡萄,眼前的葡萄树看着像是一个个拄着拐杖的老人,瘦骨嶙峋,却独具另一种美。据红光村村委会主任王宗安介绍,现在还不需要怎么打理葡萄,正是开展技术培训的好时机。这次残联和区科协组织给残疾人农户传授葡萄种植技术,不只限于面向本村、也不只限于面向残疾人,谁都可以来听。下午,讲座开始后,记者看到现场黑压压的一大片,授课的是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的专家,讲授的是葡萄早期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专家利用幻灯片的授课形式让大家一目了然,现场还发放了由上窑葡萄种植协会等编的葡萄实用种植手册,手册内容按不同时期对葡萄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详细阐述。一个多小时的讲座让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红光村村民王宗全是一位肢残人士,其种植葡萄已经10年时间了,他今年种了7亩葡萄,去年葡萄给他带来每亩2万元左右的收益。他说,如今种葡萄的人越来越多了,市场的竞争让他正琢磨着葡萄品种的选择和更新,农业专家来了,他正好请教。
农户心中更有底
当天下午授课结束后,来自凤阳的技术人员张怀明被几个农户拉到了田间地头,向他们讲述一种正欲推广的有机植物肥的使用。在村民俞长银的葡萄地里,张怀明向农户们介绍了更科学的施肥方法。张怀明推广的施肥方法是肥料不需要直接洒在葡萄根部,而是洒在葡萄树之间的小沟中,操作起来也不困难。俞长银今年65岁,也是一名残疾人,往年他只种植了一亩多的葡萄,收益还不错。今年,他胆子变“大”了,一下种了7亩。第一次种这么多葡萄,俞长银心里还是挺忐忑的。这次讲座他几天前就从村里得到了通知,当天很早就赶到了现场,听了讲座后,让他心里有了底。当天他还向专家请教了栽培、修枝、打药、留果等问题。俞长银说,这次技术讲座,给了他们精神上和技术上的双重支持,他也有信心成为像王宗全那样的种植大户。
技术培训助残创业
据淮南市残疾人联合会介绍,残疾人培训工程是今年全市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残疾人的就业率普遍较低,为了实实在在地改善残疾人生活,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使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市残联每年都举办各种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班。同时为残疾人提供良好服务,确保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市残联也将加强就业援助、举办实用技术等培训,积极落实优惠政策,确保残疾人稳定就业、创业。
图:农技人员(右)在讲解施肥注意事项。
(记者 陆士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