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区教育实践活动求真务实
干部作风怎么样?群众看得最清楚。作风改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
“只有开门搞活动,才能让整个教育实践活动沐浴在清新的氧吧里。”在八公山区采访,记者了解到该区在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之初就把开门搞活动作为一个基本方法、重要原则,将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评判权交给“大众评委”,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群众参与、群众支持、群众检验、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认识深不深 群众来点评
2月21日,在八公山区中兴实业公司的会议室里,全区25名副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齐聚一堂,交流近一周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成果。“八公山区现在充满希望,前景一片美好,但是需要全区上下更加努力,找准思想、体制、环境等发展的障碍。”“我们要结合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多走访调研,多与群众打交道,敢听群众骂声、愿听群众怨声、倾听群众呼声”……
发言席上,区委常委们纷纷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对面,应邀参会的群众代表认真记录,适时点评。“领导们围绕当官‘为什么、干什么、留什么’谈感受,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将自己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的思想觉悟。”
过程严不严 群众来监督
“往常某些活动,群众的监督作用只体现在最后的‘总体评价’,即使中间环节出问题,也得过且过、无人追究!”八公山区组织部相关同志说,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不分阶段、不搞转段,只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等环节,目的之一就是让群众全程参与监督。“我们就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群众的‘镜子’效应,让问题纤毫毕现。”
为了做到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八公山区在制定《区活动意见》、《区活动实施方案》、《党委会活动方案》等时,专门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的座谈会,鼓励群众代表提意见出主意,并将他们的意见、建议梳理总结,及时纳入活动方案中。并邀请群众代表参与“自我画像”,帮助党员领导干部画得更真实、更逼真、找出存在问题。同时,开展“百名书记讲党课活动”,要求各参学单位尤其是执法监管部门、窗口服务单位和服务行业把群众代表请进来,“开门”讲党课,把授课过程作为学习宣传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任务和要求的重要平台,作为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查找“四风”的有效方法。
效果实不实 群众来把关
评判效果,百姓感受是“第一标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败,最终还是要看百姓是否认可、是否“买账”。
在走访征求意见活动中,山王镇张楼村群众针对村落垃圾清运不规范,村内主次干道美观程度不够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镇村对我们的建议很重视,不但专门安排了两名保洁人员定时、定点清运垃圾,还在路边种了香樟、桂花树,加一起得有二三百棵树。”群众对村容村貌的改善很是满意。
活动开展前期,八公山区实施“亮身份、明区情、掏心窝、提问题”四步走访工作法,通过开展“六必访、六必问”活动,全面征求群众对活动开展的意见建议。仅春节期间,区直机关领导干部走访群众1400余户,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走访群众560余户,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走访群众万余户,收集经济发展、基层党建、文明城市创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四风”和“三症”方面的意见建议10大类56条。
“问题从哪里找、改进就向何处发力?”八公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区里将把群众呼声和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以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果来检验活动成效。
(记者 何婷婷 通讯员 缪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