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工人日报》报道:日前,铜陵县人力资源局批复成立铜陵县首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铜陵县彭朝华大师工作室。
彭朝华是安徽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机修组组长,从事电焊工作达三十余年,是铜陵市焊接协会资深会员,他多次在行业技术竞赛中获奖,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他为首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5人,技能人员7人,管理人员2人,承担了包括“循环水水轮机技能”、“培司提量提产”在内的多个项目技术攻关,推动了企业生产效能的提高。
笔者认为,铜陵县的这一做法不失为激励职工“立足岗位学技术,苦练内功强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击节叫好。“成立技能大师”的做法虽然不一定要照搬照套,但其折射出的新型激励人才成长模式值得其它地方和企业学习和借鉴。
众所周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关键是要合理经济地利用人力资源,让每一个人的一技之长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技术工人的价值被人忽视,觉得他们学历低,理论底子浅,算不上真正的人才。因而,在工资、福利、岗薪上不能和其付出的技能劳动成正比。铜陵县成立首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并给以活动资金补助的举措,无疑是“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活人才”用人机制上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发挥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让更多的职工立足岗位,务实、奉献、创新、奋进。
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示范带头作用,多开展一些技能培训、专业技术竞赛,为广大职工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提高技能的平台,形成“学好技术多奉献”的良好氛围,进而,培养产生更多的技能大师,实现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双赢。
(韩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