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服务“四争”结硕果 “双增双万”求突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服务“四争”结硕果 “双增双万”求突破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2/19 6:56:5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13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刚刚过去的2013年,受宏观环境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炭主导产业不景气、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跌。面对这一复杂形势和困难局面,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四争”战略目标,大力实施“四千”工程,在工业上全力推进“双增双万”行动计划,快速启动工业地产建设,制定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增长保持平稳。2013年,我市以“规模工业双增”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5.5亿元,同比增长11.1%;非煤电主营业务收入467.8亿元,同比增长16.9%;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9户,同比增长39%。

      二是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全市统筹煤基与非煤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6.3亿元,同比增长14.2%;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9亿元,同比增长20%;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煤电工业与非煤电工业增加值比例由80.1:19.9调整为76.5:23.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9%。

      三是民营经济加快培育。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民营经济双万”行动计划,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5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4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净增民营企业3545户,占全省净增户数的7.1%,位居全省第7位;总户数占全省比重由3.1%提高到3.5%以上。

      四是工业地产快速启动。我市制定了“四个优惠、一个保底”的工业地产招商优惠政策,举办了工业地产发展论坛,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开工建设工业地产162.1万平方米,竣工59.8万平方米,当年竣工面积是2012年底之前已建成面积的总和。

      五是工业投资增势强劲。2013年,我市重点推进凯盛重工、陕汽重卡等89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工业投资333.9亿元,同比增长28.1%,增速全省第三;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75个,完成技改投资236亿元,同比增长22%。

      六是企业创新取得成效。2013年,我市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认定省级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1户,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2户,省级示范生产线、先进生产线12条;新增“数字企业”和“智慧企业”189户,新认定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户。

      七是国资监管再上台阶。我市进一步规范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共收缴国有资本收益3524.2万元,比上年多收缴1804.9万元。重新登记企业国有产权66户,涉及注册资本金34亿元。深化和完善市建筑工程总公司、市燃气公司和市汽运总公司3户国有企业改革。加强留守处管理,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开展淮化地区企居用电分离和18户破产出中心企业4102户的一户一表改造,成效显著。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发展形势可以概括为:“总体向好、有喜有忧、压力很大”。

      全市经信系统将紧紧围绕“四争”战略目标,按照“深化煤化、重化非煤、强化高新、优化人才”的转型路径,坚持推进“双增双万”行动计划,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工业地产,围绕产业链招商,促进集聚集约发展;深化“两化融合”发展,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突出抓好“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搭平台、强服务”五个方面重点工作,努力实现我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记者 武春晖)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