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集实验区集中力量攻坚主要调度指标纪实
隆冬时节,寒气袭人,毛集省级经济开发区却热潮涌动。
1月6日,记者走进欣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采访,车间机声轰鸣,银花飞溅。这是一家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营矿山机械配件及整套煤矿设备铸造,年产值6000万元,年利税600万元,解决400余人就业。
在毛集实验区,规模工业“双增”,民营经济“双万”,已成为转型发展的最强音。
锁定指标 重点向“双增双万”发力
收官“老指标”,又开“新战局”。新年伊始,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集中力量聚焦“双增双万”,确定全年实现非煤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19亿元;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力争完成15户;新增民营企业150户,力争完成180户。
毛集实验区始终坚持用调度指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早在2013年5月,全市县区发展核心指标第一次调度会议之后,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把抓经济指标视为抓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重点向“双增双万”发力。围绕市里确定的指标,该区快速承接,无缝对接,明确发改、经贸、财政等9个重点责任单位,将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16项具体任务,量化分解到“三个乡镇和景区管理处、园区办公室”。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力度不降”的要求,该区出色完成2013年非煤电规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15亿元,完成进度100%;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户,完成进度150%;净增民营企业155户,完成进度147.6%。
现场调度 要素向“双增双万”集中
为实现精彩开局,元旦刚过,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一班人就深入经济开发区现场调度发展指标,要求一手抓规上企业的升级改造,一手抓中小企业的培育打造。全区投资发展、项目建设、企业生产呈现出增势强劲、结构合理、后劲充足的良好态势。
目标不能变,指标不能减。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毛集实验区自我加压,敢于担当,确立2014年非煤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要增长26.5%,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要增长50%,民营经济增加值要占GDP比重35%。目标催人奋进,发展时不我待。该区继续弘扬领导挂帅、重心下移、现场调度的推进机制,把经济指标作为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成绩在一线体现。对难度较大的单项指标,成立专门攻坚领导小组,集中精干力量,推进任务落实,做到“人人有指标,个个有责任,事事有跟进,件件有着落。”
督查问效 考核向“双增双万”倾斜
1月3日,毛集实验区新年经济考核工作部署会议召开,“双增双万”被列入绩效考核重点。接下来,无论在项目施工现场,还是在企业生产车间,毛集实验区以前所未有的拼搏精神助推着项目攻坚战役的新高潮,以实际行动打造着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督查问效,考核问绩,这已经成为毛集实验区完成主要调度指标的重要法宝。接到新年任务后,该区各乡镇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制定实施方案,量化到具体指标,落实到具体项目,细化到时序进度,努力争当助推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对于2014年“双增双万”主要经济指标,该区成立指标落实督查组,确定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主体,挂出“作战图”,列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调度指标落实情况与干部使用与奖惩挂钩。以指标突破论英雄,以弯道超越论成败,在实验区蔚然成风。毛集实验区管委主任张海虹最后告诉记者:“实现跨越发展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凝心聚力,排难而上,用非常之策,出非常之力,努力夺取‘双增双万’的全面胜利。”
(通讯员 徐瑞成 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