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54名安徽理工大学在校学生参与到了淮南火车站、高铁淮南东站志愿服务中,为广大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顺畅而忙碌着、辛苦着、兴奋着、快乐着——“红马甲”闪耀春运战场
“哎,这几个售票员跟别的窗口不一样,怎么制服都换成了红马甲?”2月12日中午,一对在淮南站购买去往上海车票的夫妇,买完车票后,站在售票口回头张望,嘴里还不住地嘀咕:“服务态度挺好”。
记者顺着他们眼瞅的方向,看到售票口的玻璃窗后面,确实端坐着5位身穿橘红色马甲正在售票的年轻人,在他们转动身子收钱售票的时候,记者看到他们身上的马甲上印着“上铁青年志愿者”七个大字。看着这七个大字,记者的眼前一下出现了春运期间看到的很多身影:有穿着同样的马甲,举着车厢牌,带领旅客候车登车的;有提着水壶药箱帮助旅客,送水送药的;有站在服务台后,热情帮助旅客解决问题的……但春运期间志愿者出现在售票口,记者在淮南站还是第一次见到。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上海铁路局淮南西站团委书记江劲松,他告诉记者:今年春运,淮南站首次安排青年志愿者参与售票。在他的引领下,记者走进了淮南站售票室。一进门,记者的耳朵里就立刻灌进了各种经过小音箱放大的有关车次、找钱、出票的对话。两位正在电脑前忙碌的铁路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窗口前的五位售票员都是在校大学生,从年前开始,他们每天在窗口工作12个小时,已经连续工作到了今天。“这些志愿者工作起来没话说,热情,认真,极少出错,他们帮助我们解决了春运期间工作人员紧缺的难题,对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有极大的帮助。”淮南站售票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站在售票室志愿者的身旁,看到窗口外面,一队旅客散去,又有一群旅客围拢过来。“到南京的车票多少钱?”“到居仁村坐几路车,怎么走?”“到上海的2月16号的车票还有没有?”记者在售票室里待了不到四分钟,便听到五位志愿者回答了窗口外面的旅客上百个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一天一个人差不多要卖出400张左右的车票,回答上千个各种各样的问题,嗓子变哑,腰酸背痛,是家常便饭。”已经连续做了三年春运志愿者的大学生辛健,被替下售票口后,伸了一个懒腰,告诉记者:“我们每天早上7点30分赶到售票室,晚上7点30分下班,一开工,就是连续工作12个小时,12个小时里你还要不停地说话,不停地上网查票源,收钱,售票,找零,由于怕出错,我们每售出一份车票,都要反复地数钱,结果,大家都变得有点神经质,晚上回到家,睡在床上,闭上眼睛,脑子里还全是数钱找零的画面,有时候,甚至连做梦都梦到自己在售票。”
上海铁路局淮南西站团委书记江劲松告诉记者:今年有54名安徽理工大学的在校学生参与到了淮南站、高铁淮南东站服务春运当中,他们有的负责引导工作,有的负责咨询、协助取票工作,有的负责售票,其中工作最为辛苦的就是售票。
“只有体验了,才知道春运期间铁路工作人员的辛苦。”志愿者辛健说:“别人说一声谢谢,我们就感到了极大的满足和自豪,服务别人,快乐自己,这正是我坚持三年做春运志愿者的内在动力。”
图为:大学生志愿者在淮南站参与春运售票。
(记者 苏国义 摄影报道)